中国梦----专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Steve Ling

    I want to do my best.

       Learn to accept people’s kindness and generosity, learn to say thank you.

       If he can walk, he will have a better future.

       I want to be near to my students.

       Teacher’s job is to prepare the students for their future.

                                                 ――Steve Ling

 

这个外教,总是让身边的学生感动不已。2009年的寒假,因为他的帮助,学生向彪的命运被改变了,因为他的引导,更多的中国学生开始真正地理解英语学习。

这个外教,已经在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待了近半年,每天早上都会到校区外的市场买菜,用自己不太流利的中文和小商贩们讨价。

他会开怀大笑,会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表达他的想法,除了上课,每周他都会花三个晚上的时间和学生交流,和学生打成一片,他经历过不愉悦的童年时代和追逐美国梦的青年时代,如今已近古稀,心底澄明看不见任何杂色。

他是美国梦的成功范例,祖父是中国福建福清人,后移居马来西亚,他在马来西亚长大,后来从马来西亚到美国留学,在美国高中任教,担任西雅图中国文化协会的会长,有一个让他骄傲的工程师儿子。然而,他并不沉浸在美国梦成功的喜悦中,只身前往中国。因为他知道,该是做中国梦的时候了。

 

他就是Steve Ling,林永发,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

 

200931早上九点多,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采访地点。头发几分斑白,微笑中有几分疲惫。在食堂买了早饭后,他告诉我们,他正在回复学生的邮件,邮件太多,所以耽误了他准时过来接受采访。邮件,一直是他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他常常会把一些与英文学习相关的活动的时间地点发给学生,也通过邮件了解学生的烦扰与困惑,他会在邮件上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或者提供更好的表达。面对教育,他常常乐此不疲。

 

中国梦开始:“来中国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

Steve 是亚裔美国人。他很小就从福州到马来西亚后来到美国留学,后来就留在美国高中任教。他为人热情,心地善良且很热衷社会活动,曾经担任西雅图中国文化协会会长。对中国文化很热爱。虽然他不会讲中文,但他认为自己的根在中国。两年前就有意到中国任教。他给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庄鸿明老师写信,表示有此意愿。庄鸿明老师是在12年前在美国PLU大学当访问学者时认识Steve10多年来一直与他保持联系。 从他的言谈中了解到Steve 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而且很期望能把他的知识传授给中国的学生。

20084月份,庄鸿明教授邀请他到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任教。

“我当时很震惊,因为来中国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特别是来任教,可以教学生,当时我很兴奋,马上就拨通了他的电话,来厦大任教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Steve回想起接到邮件的心情,仍然如此激动和兴奋。

Steve珍惜这个中国梦的开始,期待着他眷恋的国度即将带给他的崭新经历。

 

中国梦进行时之一:Steve在校园

 

“我想尽我最大的努力,我想让你重新走路”

2008927到达厦门,107到达厦门大学漳州校区,109开始上第一堂课。

这些具体的日期,Steve记得如此清晰,那是他对梦想的尊重,对开始的憧憬。

向彪,是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因为幼年时的一场车祸,他失去了一条腿。他像许多行走正常的学生一样,每天上课,下课,打篮球。如果没有遇见Steve,他的生活还将如此继续下去,他还是会用坚强和隐忍来面对生活的不便和别人的眼光。

因为Steve的中国之旅,这个男孩的命运改变了。

Steve对初见向彪的情景记忆犹新:“当时见到他一个人在校园里走,就很好奇,之后又见了好几次。后来让我的学生帮忙找到了他,和他聊天之后才知道了他的故事。第一次见到他让我想到了两件事:贫穷和坚韧。当时他用的是一根木质的拐杖,后来了解到是他父亲亲自为他做的。他自己是一个残疾人,还这么坚持着求学,我觉得他很有决心,很坚韧。 第一次聊天的时候我就告诉向彪:走,对你的未来至关重要。我想尽我最大的努力,我想让你重新走路。是的,这是我的承诺。”

因为这个承诺,Steve付出了很多努力。

他把这件事告诉他在北京的朋友,朋友说,中国有太多这样的事,你帮不完的。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学生,一位学生对他说,这是中国,你没办法的。

“这让我很困惑,因为我的学生经常跟我说:‘有志者事竟成。’但是他们却又说:‘这就是中国,你没办法的。’我确实很困惑他们的两种说法。”

这些说法让Steve感到困惑,但他坚信他能做到,“你们错了,任何事情都可以改变。”

其实,他的坚信是有理由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改变,他在追逐美国梦的岁月里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最终取得了成功,从马来西亚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到美国西雅图的繁华世界,他几乎用一生实践着“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在中国,他依然拥有这样的信念,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改变命运。

他联系到自己在澳洲的朋友,澳洲的朋友理解Steve的想法,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2009年寒假,向彪接受了手术,安装了假肢。当他像正常的学生一样走路时,Steve是欣慰的,当记者问起是否对向彪还有其他期望时,他说,“我一直对他讲,要学会接受别人的善意和慷慨,要学会对别人说‘谢谢’。”

Steve的期望如此简单,他改变了向彪的命运,希冀的却是向彪在重生后能够对社会怀有感恩的心。

“学会接受别人的善意和慷慨,学会对别人说‘谢谢’。”

也许,他在中国留下的最深刻的一堂课,不是英语,而是爱和感恩。

 

“我想要和学生在一起”

中国教育报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大学师生关系得调查,76%的同学认为大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授者和被教授者的关系。而在美国,师生在学业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社会上是朋友关系。

也许是因为两个国度的文化差异,Steve刚到中国大学时,对中国大学里师生关系的冷淡表示不理解,“学生需要通过大学的学习来提高自己,作为老师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我的学生一天比一天好。我想和学生最近距离地接触,和学生相互了解。作为老师,和学生保持亲密的联系是很重要的,你必须了解你的学生,经常花时间和他们呆在一起。我想给我的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帮助他们面对未来,让中国变得更加美好。教师的职业就是为未来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

“我想和学生最近距离地接触”,他说这句话时有些激动。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是他一直的追求。他的学生常常直呼他的名字“Steve”,他会很开心地答应,他在课堂上总是让学生们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他会坐到桌子上侃侃而谈,有时他会拿起学生的手机,夸张地模仿学生的样子。善于思考生活,留心身边的任何事,是他最想教会学生的。

Steve常常和一些农村的孩子交流,每个周末,他会邀请这些学生去他宿舍里看电影,一起吃饭,聊天,分享一周的故事。向彪说,在认识Steve之前,他并不注重英文学习,只是把它当作学科,考过英语四级就行了,但是Steve让他知道了英语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学好英语不仅可以利用这个工具了解世界、拓宽视野,而且掌握好这个工具更有利于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中发挥我们的才能。

每一周他都会花三个晚上的时间和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们练习口语,其他学院的学生过来和他交流,他也从不推辞,细心地留下每个人的名字、电子邮箱地址和手机号码。只要有与英语相关的活动,他常常会通过邮箱告诉他认识的学生,只要学生有任何学习生活上的需要,他常常会给予帮助。

余同学说,因为他口语不好,所以他向Steve请求帮忙。Steve很乐意地答应了,并且每周六下午都会和他做口语训练。

2008年新闻传播学院举办学生记者节活动,策划者杨同学因为资金短缺问题非常苦恼,Steve知道了这件事后,拿出了1000元,资助了这项活动。在记者节的闭幕式上,Steve作为嘉宾上台发言,他没有说太多华丽的表彰词,而是很真诚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许多将来要从事新闻行业的人,希望你们能够留心校园的人和事,观察思考社会和生活中的现象。”

他的发言让当时在场的同学受益匪浅,闭幕式后,记者采访一些同学,他们表示,Steve的话值得他们思考,当代大学生总是热心于一些与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的事物,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缺乏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缺乏一颗思考社会现象的心。

 

“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

是的,这就是他对学生的态度,对教学的态度,他不是用豪迈的语言来诠释教师的高大,而是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细致入微的关怀,走入学生的心里,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刻画得如此鲜明,如此生动。

 

中国梦进行时之二:Steve在农村

 

2009年寒假期间,Steve到了重庆的农村,看望向彪和另一位同样来自重庆农村的艾同学。

农村山路的崎岖不平,和脏乱不堪的厕所,让他印象深刻。他说,中国目前的工作重点不是北京,不是上海,不是所有繁华的大城市,而是在中国的农村。他看到了农村人的朴实勤劳,农村孩子的自强不息和他们为了改变现状而作的努力,他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也许是彼此相似的信心,Steve成为了向彪和他家人可以倾诉和交流的朋友。Steve的亲切,真诚,感染了向彪的家人。向彪的家人说,他们认为外国人都是喜好干净,性情高贵的,但是看到了Steve,觉得他随性朴实,容易亲近。每天晚上,Steve都会和向彪一家人聊天,向彪和他哥哥充当翻译;每天清晨,Steve都会早早地起床,回复一些学生的邮件。寒假在重庆的几天生活,是Steve深入农村的一次体验。这次体验,让他了解了最真实的中国,也让他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

 

中国梦进行时之三:左手中文,右手英语

 

对于Steve来说,中文和英语就像他的左右手。

在英语课堂上,他常常会说几个中文词,虽然发音不是很准,但他总是很乐意说。在口语练习时,他也会问我们一些中文词的读音,然后一遍一遍地重复发音。在中文学习上,他像一个用功的学生。但在英文学习上,他有着自己的想法。

每天清晨,在校区的湖畔、草坪,常常有很多学生在读英语,背单词。朗朗的读书声似乎是中国校园清晨特有的一道风景。然而Steve却不太赞同这样的英语学习方法,他认为英语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应用,不断地说,不断地练习。他曾提议让想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的同学佩戴上他发的腕带,以此创造机会、激发大家开口说英语的热情。他希望有一天校园里能有一个用于英文交流的教室,教室里的所有文字都是英语,每个进入其中的同学都能勇敢地开口讲英语。

他和他的学生都在希冀着有一天,当他的中文说得跟英文一样流利的时候,他的学生的英文也能说得跟中文一样流利。也许那时,拥有世界上很美好的两种语言会成为我们共同的幸福。

 

中国梦不是美国梦的翻版

 

童年时在马来西亚艰苦的经历,让Steve懂得了惟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带着他的美国梦出发了。终于,他实现了他的美国梦,摆脱了贫穷,摆脱了不愉快的童年回忆,在美利坚的土地上重新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但是,他始终惦记着中国,祖父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他惦记着象幼年的他一样经历贫穷和困苦的农村孩子,所以他回到了中国。

Steve的中国梦不是美国梦的翻版。如果说他的美国梦是关于追求的,那么他的中国梦是他人生价值的回归。他常说,中国学生的求知欲是美国学生所没有的,在美国,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意愿不高,对老师的知识没有足够的尊重和重视,而中国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尽情挥洒, 让他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他的中国梦,正变得日益清晰,日益写实。

我们和他一起努力。在五千年文明的国度,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新闻中心采访部 许雅玲 樊珊 李森颖 万家驹 余懋涛 马婕

 

                                           steve

 

                                              向彪与ste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