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七月,“南强乡村学社”实践队在校机关党委、社科处李仕耘老师和新闻传播学院团委副书记黄文老师的共同带队下,奔赴龙岩市上杭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实践内容分为三部分:捐建“南强乡村图书馆・通贤馆”、开展通贤中学阅读推广支教活动和参观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捐建 “南强乡村图书馆・通贤馆”
7月23日,实践队携捐赠的3700余册图书来到了上杭县通贤村,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分类整理、图书上架、规章制度上墙等图书馆建设工作。25日上午10点,“南强乡村图书馆・通贤馆”建馆仪式在通贤村老年活动中心隆重举行。出席的嘉宾有通贤镇党委副书记丘文山、通贤村两委委员、通贤村村民代表等、通贤村中小学师生代表以及实践队全体师生。建馆仪式由正在通贤村挂职工作的驻村第一书记、厦门大学资产与后勤事务管理处江耀明老师主持。
通贤镇党委副书记丘文山在讲话中指出,图书馆是面向全村人民的,希望通贤村两委立足长远,真正把图书馆办成“开放、公益”的学习平台,广泛动员通贤村村民,探索出一条适合通贤村的图书馆运营、管理模式,让图书馆真正融入村民、学生的生活中。丘文山希望厦门大学的师生能定期来通贤村开展活动,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为他们树立榜样,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黄文老师传达了共青团厦门大学委员会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对图书馆的顺利落成的祝贺,向关心和支持“南强乡村图书馆”项目的各界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他介绍了“南强乡村图书角”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已取得的成果以及为通贤建馆所作出的努力,并且表示将会继续增加通贤馆的藏书量,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乡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丘文山副书记和李仕耘老师共同为“南强乡村图书馆・通贤馆”落成揭牌。
“南强乡村图书馆・通贤馆”在厦门大学机关党委、共青团厦门大学委员会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领导下,由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南强乡村学社等学生组织共同筹建,是厦门大学“乡村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捐建的第十四所乡村图书馆,标志着该项目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也标志着厦门大学服务地方建设发展又前进了一步。
通贤中学阅读推广
7月25日下午,实践队来到通贤中学,开展阅读推广支教活动。队员们先与学生们分小组交谈,相互介绍熟悉。中学生们畅谈着自己的梦想、家乡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憧憬;队员们也将美丽的厦大校园、多彩的大学生活与同学们分享。十几分钟无拘无束的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之后,队员向中学生们推荐自己准备的书籍,并进行详细讲解,分享其中的精彩内容,和大家一起交流读后的感想。别开生面的讲解激发了大家的阅读兴趣,教室一改往日沉闷的气氛,阅欢声笑语,其乐融融。阅读推广环节结束后,队员们将大学里开展的各类素质拓展游戏带给了中学生们,让他们体验素质教育带来的全方位锻炼。一个下午的交流互动,大学生学长姐与中学生学弟妹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因爱而聚,因书相会,相约不久的将来在美丽的南强校园里重逢。
参观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26日,队员们来到了有着“将军之乡”美誉的才溪镇,参观“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在参观的过程中,队员们得知在1930年至1933年间,毛主席三次来到苏区模范乡上杭县才溪乡,通过深入的社会分析以及对人民群众发明创造的总结,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用铁的事实驳斥了“左”倾机会主义对根据地建设的种种错误论断,增强了全体军民建设苏区的信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主席甘当小学生,把群众当做“可敬的先生”,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而与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脉相连的深情。
这片养育了“九军十八师”的红土地,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这个“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谱写着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时代传奇。实践队此行,正是为了鼓励大学生走出“象牙塔”,走进广阔的农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了解最鲜活的农村基层,增强国情认识;在此基础上,发挥大学生在知识和文教方面的智力资源优势,为乡村少年儿童的成长插上知识和梦想的翅膀,开展“知识普及”和“智力助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践行小康中国梦。
(文/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