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结束才两天不到,我竟开始有点怀念那种白天长枪短炮、深夜码字发图,每天晚上赶稿赶得惊心动魄的记者生活。短短八天时间,走过5个市、县、区,行程约2000公里,这会是我这个初秋最珍贵的经历。
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就知道那段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激情岁月。可是当我真正地走进历史现场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其实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我只知吃皮带穿草鞋,却不知兄弟争当红军的感人故事;我只知爬雪山过草地,却不知瞿秋白的从容就义;我只知战士们冲锋陷阵,却不知当年的军民鱼水情深……那段峥嵘岁月,如今逐渐在我面前掀起了它神秘的面纱。尤其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的,中国百姓所怀着的那种强大的信念,几乎人人都不怕危险、不求回报,真的是为抗战献出一切,那真是一段军民一条心的红色岁月。重走长征路,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闻记者角度来重新了解了长征历史,那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也深深地植入脑海之中。
重走长征路,传承长征精神。怎么传承?传承什么样的长征精神?活动快结束时,我有了一些自己的答案。长征精神它是与时俱进的,在革命年代它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是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是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到了今天的和平年代,它有了新的变化,它要求我们要担当起各自的责任,为这个我们的国家、社会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革命老区的新改变、新面貌,我认为也是一种长征精神的体现。从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就要担起自己作为新闻人的使命,用自己手中的笔,用自己的镜头,给人们呈现社会最真实的状态。
可这次重走长征路收获的又何止是“触碰历史”呢?我的专业是新闻学的,在学校里学习新闻学总感觉是纸上谈兵,虽然也接触过一些新闻生产的过程,但还是对整个媒体处于一个半知不解的状态。这次活动八天有幸和一线的记者们生活工作在一起,跟着他们找选题、采新闻、写新闻,高密度地去接触记者生活,让我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了解到新闻生产的主要流程,这是学校里根本没有办法学到的。而参加这次活动的又几乎都是青年记者,他们也是刚刚工作几年,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因此他们知道初出茅庐的我们有什么毛病,因为他们也是刚经历了一开始接触新闻那种茫然的状态,他们还记得自己为什么迷茫?在什么地方经常出错?自己是怎么摸出新闻的门道来的?因此他们总能轻易地发现我们的弱点,给予我们最有用的建议。比如说,在活动前段时间的参观采访时,我非常不知所措,不知道我要什么信息,因此无论什么消息我都记下来,一天下来,好十几页的笔记,晚上写稿的时候面对那么多材料又无从下笔了。厦门日报的一位记者无意中看到我密密麻麻的笔记,他说,开始做记者的时候他也是什么都记,但是这其实是不好的,你要在采集新闻信息前或者过程中就要大概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主题的,然后按照主题来收集信息,“因此前期就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他笑着跟我说。和这些年轻的记者接触,感知着媒体行业的脉搏,对新闻生产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更知道了今后新闻学习的方法和方向,因此我对之后的学习有了新的规划。
新闻的意义在哪里?从我开始学习新闻学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次和一线记者们重走长征路,我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一度以为新闻就是通讯稿,记录传达一件事情就完成了新闻它的使命,它应该是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带观点、不带感情。可是在我的稿子被记者老师说太平铺直叙而一遍遍地修改情况下,我发现,新闻并非没有思想的,很多时候它是要有一定的观点的。“比如说写一则民生新闻,如果你想要改善一种社会现象,那么你就要有一定的观点,这是新闻的监督义务所决定的。”一位记者跟我说。新闻不单单是记录事实,还有揭示真相、传播希望。我想新闻的意义在于它最接近社会的心跳,它应是有思想、有深度的,能够对这个社会,或者一些人、一些事,产生一些良好的影响的。
除此之外,我还收获了一些对新闻人的新认识。有时候我也会问记者们一些他们对新闻这个行业的看法,在和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感悟颇深。他们都说,新闻人确实很辛苦,真的是女的当男的使、男的当畜生使,“新闻人容易猝死”这种说法不是骗人的,但当看到自己的报道能够影响一些人、一些事,乃至社会环境,他们也就继续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坚持下去了。活动中有一位记者说,有一种坚持叫“新闻理想”,那是你坚持下去的除了拿工资要生活之外的精神动力,是你坚持下去的动力,每个新闻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新闻理想,不同的新闻人对新闻理想有不同的诠释,但我们也应追求自己的新闻理想。看着比我大不了几岁的记者老师们说出这些话时,我突然好羡慕他们,我也希望几年后的我,也能像他们一样,怀揣着一颗热火的心,有着自己想要追求的新闻理想,铁肩担道义也好、一支笔改变世界也好,然后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有担当的新闻人。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像一位老师所说,有感动,有感谢,亦有感概,此行意义非凡。
王婷婷 2014级国际新闻实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