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传播大讲坛之《大音希声》

发布时间:2017-03-16 作者: 点击量:668

312日晚,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黎兰副教授受邀来到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大讲堂暨中华文化与传播大讲坛第15场,为现场四十多位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老子“大音希声”的讲座。当日适逢老子诞辰2588周年,用此次讲座主持人谢清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恰逢其时”。

“大家知道五音令人耳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讲座从黎教授提出的这一问题开始了,在场的师生给出了两种答案,一是声音听得太多耳朵会聋,二是只听五音(宫商角徵羽)会让人迷失了声音的本质。黎教授认为这两种答案都是正确的,只是令人耳聋的解释是一种经验之谈,只是对于过去经验的总结,如果老子仅止于此,又怎么可以成为老子呢?

据此黎老师认为我们可以从解释学的“诠释循环”入手,通过分析古人对于《老子》的解释来理解“大音希声”的概念,黎老师列举了王弼、苏辙等人对“大音希声”的解释。紧接着黎教授从老子“吾丧我”、“坐忘”以及“心斋”三个概念入手,认为要解释“大音希声”还是要从“心”入手,只有理解了老子的态度是一种超越感官,超越知识,包容一切的态度,才能够理解“大音希声”的含义。

整场讲座,黎教授旁征博引,不止是《老子》之中的引文及古人对他们的解释,黎老师还引用了昭文弹琴、陶渊明的“无弦琴”以及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四分说三十三秒的例子来说明“大音希声”在古代与现代之中的表现。

讲座后,黎老师和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大家一起讨论了《老子》在社会学、易学以及艺术方面的体现。最后黎老师对此总结道:“《老子》这本书只要大家读起来就会有所收获,有所得。这次讲座只是给大家做一个引导,引导大家去发现问题,引发遐想。老子关于道的问题是我留给大家的一个问题,只要对它有所思考,你这次讲座就是有收获的。”引发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杜恺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