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新闻人 基层共学十九大】采访札记:淮山种出“文化”,看德化如何在美味营养中精准扶贫


  

1213日上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10余人和青年新闻人来到泉州市德化县英山村淮山基地,参观了德化县英山村淮山基地,向村民交流学习,既长了“姿势”,又领略了当地特色文化,受益匪浅。

  

  

德化县英山村种淮山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站在德化县英山村淮山基地,放眼望去,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藤蔓架,蔚为壮观,这个基地足足有1500多亩,年产值达到4840万元,成绩非常喜人。

  

  

  

吃起来甜甜脆脆的淮山就在地下静静生长,个个体格修长,美味又营养,随便一个就有近一米长,重一两斤,刚挖出的“淮山王”据说有近2米,比人还高呢!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的淮山品种就多达20余种,如广东清远紫淮山、广西玉林紫淮山、湖南汝阳紫淮山、德化寸金薯淮山等,品种之多,令人惊叹,形态各异,让人忍不住想要一饱口福。

  

  

  

这些淮山个个长得饱满又健壮,不仅得益于科学的种植方法,更离不开村民们的辛勤劳动,从每年的3月份到12月份,经历几个季节的栽培,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在科学的指导下,规模化生产不仅带动了近万名村民再就业,还“种”出了英山村的淮山文化。14日,德化县即将迎来第三届淮山文化节,欢迎四海宾朋和村民们一起品美食、学知识,共致富。

  

  

在德化县的村民眼中,淮山不只是淮山,它已经是一种文化,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带领大家摆脱贫困,走向美味而营养的致富之路。

经过此次走访,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精准扶贫在德化,在我们走过的每条路上。

  

/斯珂  /陈佳洛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17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