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系

宣长春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告学系副主任

南强青年拔尖人才

厦门晚报社副总编辑(挂职)

 

 

19927月出生于安徽芜湖,20206月在厦门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209月破格留校任教。20231月,破格晋升副教授。20236月,入选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B类)。20239月,入选中宣部、教育部高等学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双千计划”。202311月,破格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2312月,入选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理论界别)。

5年,在国际(如 Journal of Advertising)和国内(如《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学术研究》等)顶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6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纸质版和网络版全文转载、部分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权威期刊网站全文转载。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理论文章,在新华社发表新闻稿件多篇。

据多家公众号发布的信息,2020-2022年,共发表9篇“四大刊”,位居全国第二位。2023年,获得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厦门大学青年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广告长城奖(学术类)优秀奖。2022年,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和“厦门市高层次人才”、获中国广告长城奖(学术类)优秀奖。2021年,获得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广告长城奖(学术类)三等奖、厦门大学高水平人文社科成果奖和“科研业绩突出个人”荣誉称号

多篇英文论文被ICA(国际传播学会)、ACR(美国消费者行为研究年会)和IAMCR(国际媒体与传播研究学会年会)等顶级会议接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福建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企业横向课题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

1.    新媒体广告研究:关注社交媒体广告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公益广告的理论建构和效果测量等。

2.    消费者行为研究:关注拟人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文化差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物理环境变量(如光线的明暗、温度的高低等)带来的具身效应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等。

3.    跨文化传播研究:偏重从哲学、文化和逻辑等层面阐释各种跨文化现象和传播实践行为。如隐私研究中,国内学者普遍照搬西方“隐私关注”等变量对中国人进行测量,却忽略了这是一个在中西方文化语境中存在极大差异的概念。又如“说服”,中西方都不缺乏有关说服的传播实践,但其内在逻辑却大相径庭等。在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层面,主张拉开中西方的“间距”,而不是进行机械的“比较”。

4.    计算传播研究:侧重通过数据挖掘回应国家形象、重大战略传播效果、国内外舆情等。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生: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概论、数据调查与分析

研究生:实验法、新媒体用户研究

 

期刊论文

1.    Changchun X., Rui C., Shengdong L., Hanyun H. Looking Up or Down? The Effects of Camera Angle on Evaluations of Anthropomorphized Products in Advertisement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Online first .(新闻传播学SSCI顶刊).

2.    宣长春:《“亲密”抑或“声望”:空间距离隐喻对广告态度的影响》,《新闻大学》,2024年第2期。

3.    宣长春、吴钧昊:《距离产生美?时空视角下海外主流媒体中医报道的计算分析(20102023年)》,《新闻界》,2024年第2期。

4.    宣长春、王小莉:《社交媒体广告接触对中国青年群体物质主义倾向的影响》。《新闻与传播评论》,2024年第1期。

5.    宣长春、许晶:《广告接触对社交媒体广告社会效果的影响:基于全国性样本的分析》,《现代传播》,2023年第12期。

6.    宣长春、王小莉、李自得、侯雨飞:《中国情境下社交平台隐私政策透明度对使用意愿的影响》,《新闻大学》,2023年第6期(封面推荐文章)。

7.    宣长春、陈素白:《隐私侵犯经历对个人信息保护意愿的影响:基于风险-收益和调节定向的理论视角》,《国际新闻界》,2023年第4期(封面推荐文章)。

8.    宣长春、吴钧昊:《负面舆情事件中官民微博的情绪表达:辩证情绪的发现及其对舆情治理的启示》,《现代传播》,2022年第10期。

9.    宣长春、杜璇、经羽伦:《多重距离框架下世界各国新闻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情感倾向:同质与异质偏好的双重效应(2013-2020年)》,《新闻界》,2022年第10期。

10.宣长春、陈瑞:《社交媒体使用对积极生活状态的影响:U型关系与年龄的调节效应》,《国际新闻界》,2022年第3期。

11.宣长春、林升栋:《形式与意象:中西方说服逻辑差异研究》,《学术研究》,2022年第3期。(被新华文摘纸质版全文转载)

12.李晓霞、宣长春(通讯作者):《海外英文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情感倾向研究:空间与技术的互构视角》,《新闻大学》,2022年第6期。

13.宣长春、李年林:《广告代言人负面新闻对消费者产品态度的影响: 基于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的实验法研究》,《国际新闻界》,2021年第11期。

14.宣长春、颜远绅、朱怡佳:《寒冷的时候更爱你:消费者对拟人化产品态度的实证研究》,《新闻大学》,2021年第11期。

15.宣长春:《广告侵入性对社交媒体广告态度的影响:不同文化紧密度的差异化表现》,《现代传播》,2021年第10期。

16.宣长春、林升栋:《文化距离视野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基于4918篇英文新闻报道的情感分析(2013-2019)》,《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年第6期。(期刊封面推荐文章)

17.宣长春、魏昀、林升栋、刘霞:《突出还是”?文化框架对品牌延伸命名策略的影响》,《国际新闻界》,2020年第3期。

18.宣长春、林升栋:《社交媒体使用对广告态度影响的倒U形模式研究》,《现代传播》,2019年第9期。(被新华文摘网络版全文转载,期刊封面推荐文章,入选2021年《中国广告年鉴》,入选中国传媒大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必读经典文献)

19.林升栋、宣长春(通讯作者):《中间群体”vs.“边缘群体:群体特征对社交媒体广告态度的影响》,《新闻大学》, 2020年第4期。(被新华文摘纸质版和网络版全文转载,期刊封面推荐文章)

20.宣长春、林升栋:《管窥中西方传统说服的原型及其内在逻辑》,《学术研究》,2019年第6期。(入编《华夏传播研究(第五辑)》一书)

21.张敏、宣长春、林升栋:《中国制造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形象研究基于Twitter上的数据》,《现代传播》,2016年第 5期。(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22.林升栋、宣长春(通讯作者)、普非拉:《中西传理溯源:“悦服”与“说服”之间》,《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TSSCI期刊,2023年第2期。

23.庞云洁、林升栋、宣长春:《相亲角中的身体传播实践:缺席与在场》,《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TSSCI期刊,2022年第2期。

24.林升栋、宣长春:《地理空间视角下社交媒体使用的偏向和扩散研究——基于4172份全国性样本的实证分析》,《新闻与写作》,2021年第11期。(被新华文摘网络版全文转载)

25.林升栋、陈瑞、宣长春(通讯作者)、程红:《中国社交媒体广告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年第1期。(被新华文摘网络版全文转载,期刊封面推荐文章)

26.魏昀、宣长春、林升栋:《文化启动对单一品牌延伸命名策略的影响》,《现代广告(学术季刊)》,2015年第21期。

27.宣长春、林升栋:《广告社会效果:广告效果研究的必要视角》,《青年记者》,2021年第1期。

 

著作和章节:

1.    Changchun XuanThe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Advertising in ChinaTheory, Practices and Implications New YorkRoutledge2022.

2.    林升栋、宣长春:《世界各地反腐倡廉广告汇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

3.    黄建平、宣长春、林升栋、沈茜:《房地产广告中身份地位的视觉建构》,《跨文化传播研究文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

 

 

国际顶级会议

1.    Liquid Boundaries and Limited Oscillations: Privacy Practices of Chines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22 IAMCR. (通讯作者)

2.    Look Up or Look Down? The Divergent Effects of Camera Angle on Nonanthropomorphized and Anthropomorphized Product in Ad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0th ICA. (第一作者)

3.    The Influence and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Light Environment on Consumers’ Evaluation of Utilitarian and Hedonic Produc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69th ICA. (第一作者)

4.    Being Looked Up or Being Looked Down? The Divergent Effects of Camera Angle on Nonanthropomorphized and Anthropomorphized Product in Ad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8 ACR. (第一作者)

 

主持或参与课题

1.    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计算方法的社交媒体广告社会效果与综合治理研究,在研。

2.    主持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基于数据挖掘的社交媒体广告社会效果与综合治理研究,在研。

3.    主持 福建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媒体融合背景下福建省全媒体建设的概况、问题及对策研究,在研。

4.    主持 横向课题:东南亚高中生汉语言能力和媒介素养,在研。

5.    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西方不同文化思维方式对广告说服的影响:一个至下而上的脉络建构与验证,结项。

6.    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女性的社会联结:生理周期作用下的社交权衡和消费表征,在研。

 

学术兼职

担任国家级人才项目评审专家

担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担任国内知名期刊(如《国际新闻界》等)、国际顶级会议(如国际传播学年会、美国广告学年会等)和SSCI期刊(如Psychology & Marketing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审稿专家

 

学术评价

2023

入选“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厦门大学青年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广告长城奖”(学术类)优秀奖。研究生课程《新媒体用户研究》和本科生课程《消费者行为与营销策略》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

2022

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厦门市高层次人才”、获“中国广告长城奖”(学术类)优秀奖。获福建省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课题组成员)、厦门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课题组成员)。

2021

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厦门大学高水平人文社科成果奖、厦门大学“科研业绩突出个人”荣誉称号、“中国广告长城奖”(学术类)三等奖。

2020

获中国新闻史学会计算传播学年会(中国 深圳)优秀论文奖。

 

人物访谈

学者对话|厦门大学宣长春:新传局内人,在自救

https://mp.weixin.qq.com/s/z3xQwtr6ph1ZdXovPZ5Llw

 

联系方式

xuanchangchun@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