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好导师】厦大的四季“四果汤” ——记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清果教授

转自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 2022-03-11 08:00

导师简介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传播研究所所长。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传播学系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主要为华夏传播学、文明传播学、媒介学,学术兼职包括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华夏老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联合主编、《华夏传播研究》主编、福建省传播学会常务副会长、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授研究生课程包括《中国传播理论研究》《研究前沿-华夏传播研究》《史论精解—华夏传播史论》等。




厦大“四果汤”是啥汤?



在闽南许多大街小巷都有知名小吃“四果汤”,盛行于夏天;在厦大也有一道的“四果汤”,却四季都有,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四果汤”因人而起,因人而兴,是一种很特别的“四果汤”。“四果”指“果子哥”“果园”“果苗”和“果子”,他们因缘际会,成为一道甜汤。“果子哥”是我们的导师谢清果教授,他为人随和,虽然担任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却没有任何架子,身心都很年轻,自称和他称都是“果子哥”。他勤奋上进,年轻有为,默默教书育人,弟子众多,打造出一个“果园”。在这个“果园”里有三十多棵“果苗”,即是我们这些博硕士研究生,有些毕业了仍然留在“果园”,一起成为华夏传播研究的核心共同体。“果园”所结的“果子”就是我们的教学科研成果,果实挂满枝头,飘香四溢。


闽南“四果汤”与厦大“四果汤”


“果子哥”人如其名


名字是一种很神奇的符号,虽然生成具有随意性,使用多年之后却往往与主人融为一体,造就了一种“人如其名,名如其人”的现象。“果子哥”也不例外,尽管他谦逊地说他父亲曾卖过水果,爷爷随手而取,所取之名并无特殊之意。然而,观照其现实生活,名与实之间有着一种神奇的契合性。第一,他是教学科研的突击手,曾主持10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以及省级科研项目,出版著作30多部,发表论文200多篇,5次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他培养的博士毕业生学有建树,在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第二,他是一个“自洽”的人,其五行属木,“果”为木,“清”为水,水生木,自成一体。饱读中华经典,以“道家”做人,以“儒家”做事,里外兼顾,张弛有度。

“果子哥”的相关著作一览


“果子哥”辛勤耕耘“果园”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果子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辛勤的园丁。他为学就是一个字“拼”,凌晨六点多起床,晚上基本上深夜入睡,要么忙于教学,要么忙于行政,要么忙于科研。有人说,他是出于家乡“莆田企业家”创业精神熏陶;也有人说,他是出于华夏传播研究的使命在与时光赛跑。《诗经》有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据多年的零距离接触,如果说“果子哥”早期的打拼是一种出于家乡文化的不自觉地行为的话,那么当下的打拼却是致力于华夏传播研究的自觉行为

天有阴晴风雨,“果园”却有雷打不动的读书会,而且还以特色命名,即“经典与传播”读书会。“果苗”不仅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神交孔孟老庄之先贤,而且阅读西方现代传播学经典,求教彼得斯、戈夫曼之学者。“果子哥”是一个很顾家的模范多角色,非必要不在外面吃饭,因为他总要做饭给家人吃。然而,每周读书会无论刮风下雨,甚至老丈人过寿,他都如期到会,培育青涩“果苗”。“果子哥”除了给予精神食粮外,还给我们物质食粮,加餐进补。一年至少两次Party,一是中秋博饼聚餐,用于迎接新人(每年新招的“果苗”);二是初夏的毕业聚餐,用于欢送即将毕业的“果苗”。“果子哥”还尽可能资助“果苗”们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申报课题和编校书稿等。

“果园”2020年中秋聚餐


“果子哥”研以致用,以身示范


长期以来,传播学发展西强东弱,我国传播学亦步亦趋,落入“西方理论,中国经验”的困境之中。华夏传播学直接对话西方传播学,是一个正在兴起的研究领域。为此,“果子哥”从余也鲁、郑学檬、黄星民等前辈手中捧起接力棒,大力拓展构建平台,不断推进华夏传播的“三大体系”(学科、学术和话语)建设。短短十来年时间,在厦大打造了一整套的教学体系,从课程(包括慕课)到教材,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华夏传播教学体系完整。现在已从扩产增能的1.0阶段到了做优增量2.0阶段。在科研成果方面,“果子哥”提出了“共生交往观”“生活媒介”等之说,受到学术界内外的广泛关注。“共生交往”不仅是华夏文明的特质,也是华夏传播的内在属性。“果子哥”在研究过程中,也在践行这一理念。他通过各类课程、“经典与传播”读书会、华夏传播研究会以及学科学术论坛,开发、整合和激活各类资源,定期推出“华夏文明传播”专栏、两大学术辑刊,滚动出版多套丛书,努力打造华夏传播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果子哥”一如既往因材施教,坚持多样性与统一性有机结合,在“果子哥”的大力带领下,“果园”所立课题、所出成果,立足于福建本土,面朝古今中外,为服务于区域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果园”集体出征学术会议


结  语

在未入“果园”之前,我是一株无人知道的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倍感孤独无助。如今,“草”已化成“树”,作为一株“果苗”,我深感幸运,深感幸福。因为在这里有“果子哥”的甘为人梯的浇灌,有“果园”的集体温暖,还有不断的“果子”长出。谨以此文来表达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由衷感谢山高水长的师恩,感谢厚德载物的厦大!




“果苗”眼里的“果子哥”



2018级博士生  王婷

 在厦大,谢老师是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中最钟情于传播学的,研究传播学的学者中最热爱传统文化的。谢老师的学术宏愿是建立一整套具有民族特色的传播理论体系——华夏传播学,其中提出的系列命题,如中国古典传播的心传天下、共生交往以及华夏自我传播和时空传播等,一度成为风行华夏传播研究的热点话题,可以说开一代学术研究的新风。

2018级硕士生  王真

 “果园”是打破你对未来研究生生活担忧的地方:没有冰冷的“老板”,只有温润亲切的良师;没有所谓的“宫斗”,只有质朴宽容的益友;没有乱耳的丝竹,但有收获满满的案牍。来探寻经典的魅力吧,孔孟老庄的传播智慧兼蓄起彼得斯和德布雷,永不落幕;来体验头脑的风暴吧,学海泛舟的研究生活勾连起新时代和新征程,脚踏实地。“果园”有不绝的风景,人人有不老的心情。

2021级博士生  王婕

 得遇神仙导,一生知遇恩!人品绝对好,学术情怀高!勤奋又自律,脾气还很好!学术会议多,吃的不会少!期待在果园遇见更多喜爱华夏文化的同道!让我们一起在周周读书会上头脑风暴,一起结伴在天南地北参加学术会议,一起交流切磋思想和文章,共同探讨人生、社会、媒介与未来!

文字来源:李海文

图片来源:“果园”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