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金龙鱼奖教金获奖团队负责人邱红峰 | 心系健康与风险传播,凝聚团队力量创学术佳绩


   “做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解决自身的困惑,然后通过关注自身所属的群体去关心社会”,在谈及对研究生的建议时,探索健康与风险传播研究团队的负责人邱红峰老师如是说。此次荣获厦门大学金龙鱼奖教金的健康与风险传播研究团队,成立于2021年6月,目前除了在多家高等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以外,团队也指导了数十名硕博研究生从事相关研究并荣获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在学术研究上卓有成效。除了获知学术上的造诣,我们也将通过专访团队的负责人来为大家揭晓更多团队的“后台”故事。


从“环境传播”到“健康传播”

——洞察社会需求、立足自身困惑

    邱老师早年的研究侧重新闻理论、媒介与社会这两个方向,2013年后开始转向环境传播。这个转变的主要契机,源自他在学院新开设的《环境传播》课程以及以环境风险传播为主题的省社科课题的申请。研究领域转变的背后体现的是对社会时事的关心和洞察:当时我国处于环境群体事件多发期,一些地方的PX与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引发了公众抵制;与此同时,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也影响了我国核电建设的进程。在此社会背景下,“公众如何感知环境与健康风险”,“政府如何与公众进行风险沟通”等都是亟需解答的社会议题。身为一名传播学者,邱老师认为自己通过做田野调查与案例分析,从专业角度解答了上述问题,并且锻炼了自己的学术能力。

    田野调查是环境传播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邱老师回忆自己前几年经常去渔村和矿区,走街串巷跟当地的民众聊天,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与喜怒哀乐,希望脚踏实地地了解民众处于环境风险中的真实心理。他还幽默地表示,做田野调查就是拿着工资,找人聊天,因此“没有比做田野调查更有意义的工作了”

    随着研究经验的丰富,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邱老师也逐渐将研究领域转向与环境传播紧密相关的风险传播,而后又以此为纽带,接触到了健康传播。这种转变背后也反映了他对社会观念变迁的思考。社会宏观层面,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改善,文明程度提高后,人们自然会更关注健康问题,包括一些我们原来不曾关注的,像抑郁症、自闭症之类的问题。此外,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此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安全,影响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进一步唤醒了人们对健康传播应有的重视。

    邱老师特别强调“做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解决自身的困惑”。学习传播学的女生比例很高,女性由于生理原因,有一些不同于男性的健康风险。因此,他非常鼓励同学们每周阅读一些健康传播和性别理论的文章,并希望研究生们做一些健康与性别交叉的研究,跳出行为主义的局限,从女性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去看待健康问题的成因,探索解决路径。

研究团队硕果累累

——内外因联动,新文科导向

    2020年,教育部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2021年,厦门大学喜迎百年诞辰。在内外契机的合力促动下,厦大新闻传播学院于6月6日召开“健康传播创新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成立了“健康与风险传播研究中心”,一个跨学科、国际化、新文科导向的研究团队也就此成立。

    团队以健康传播与风险传播为核心研究领域,向风险传播、科学传播、环境传播与气候传播等相关领域延伸。研究方向本身这一极大的包容性特质也让团队成员更多元:除了涵盖来自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五位老师以外,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江老师以及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的健康传播学者也是团队里的一份子虽老师们研究领域有所差异,但具有极高的关联度,各自的研究力量都能很好地统合在团队“健康传播与风险传播”这一核心主题下。

    在谈及自己的代表性成果时,邱老师表示,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发表经历。一次是2019年发表在《Health Communication》上关于网络约会健康风险的论文,得到了外审“extremely well-written”的评价与鼓励,三个月之内就在网上发表。另外一次是关于核电风险传播的论文,不像前面一次提到的投稿经历那么愉快,这一次投稿4-5家传播学期刊均遭到拒绝,直到转投跨学科的《Journal of Risk Research》才在半年后得到了接收。在漫长的等待期间,心态上也会因写信给编辑问审稿进展毫无回应而焦虑不安,但值得一提的是,论文获得发表后,学术期刊《Nature Energy》对其做了深度报道,介绍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并做了积极的评价。两次投稿经历虽相差颇大,但无论是顺利的还是艰辛的,再回首都是非常美妙的体验。

团队合作技术支持

——尊重个人兴趣,碰撞灵感火花

    “现在这个团队更像一个互相为对方提供技术支持的团队。”邱老师是这样形容团队之间的合作。成员们不仅会在选题上相互启发,当遇到以什么角度解释数据,采用什么理论框架,在统计上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等这些具体问题的时候,也会通过讨论给对方提供技术支持。团队的合作不仅局限于老师之间,有许多合作也会在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展开,团队中的成员也常常会作为答辩老师,给出十分有针对性、甚至有些尖锐的意见。

    在交谈中,我们也能从邱老师的描述中感受到健康与风险传播研究中心这个团队自由和谐的合作氛围。虽然团队的核心研究领域是健康传播与风险传播,但由于每位老师的个人研究兴趣不同,在具体的研究内容上还是会有所区分。因此团队会尊重每个老师的具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选题为老师们营造一个自由的学术研究环境

    团队合作不仅可以集思广益,也能够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出不一样的火花。当我们问到在合作的过程中是否有发生一些令人难忘的经历时,邱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一件团队中发生的趣事。“有一次一位老师问我最近在做什么研究,我说我在指导研究生写男性对女朋友痛经的社会支持,她听了以后,觉得从性别关系的角度来做健康传播挺有启发,然后举一反三蹦出了好几个脑洞大开的研究话题。”

    因此在提到团队的未来发展时,邱老师从研究成果和团队的长远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虽然目前团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还是需要更多标志性成果的产出,需要团队的成员们一同努力,并且希望能够吸引年轻的更有干劲的力量加入到团队中,加强团队未来发展的后劲。

    1921年11月,厦门大学决定设立“新闻学部”,1922年开始正式招生。光阴荏苒,今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也即将迎来新闻学部创建一百周年的纪念日。谈及对百年学部的寄语,邱老师表示:

    “学科的发展是众多教学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推动的,健康与风险传播研究团队在如何整合老、中、青几代人的研究力量,凝练厦大新闻传播学科的研究特色上做了一些探索,希望未来有更多研究团队能够脱颖而出,共同推动厦大新闻传播研究的发展。”

文|蔡珍珍、董睿晗、刘钰辰

图|邱红峰

编辑|刘钰辰

责任编辑|林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