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教学创新比赛一等奖得主谢清果|做无愧新时代的“大先生”



 “教学本身就是一项有挑战的科研,教学创新贵在平时,也贵在不断总结提高。要将教学升华为教育,要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2021年12月,我院副院长谢清果教授在厦门大学第二届教学创新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在我院工作16载里,他先后主持了10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以及省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出版著作30多部,发表论文200多篇,5次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致力于建立一整套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播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他的智慧与力量。

开拓者:从哲学到老子传播学

谢清果老师说:

“我从事华夏传播研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1983年厦门大学建立新闻传播系时招收的首届硕士研究生中就有从事华夏礼乐传播的黄星民,后来他成为华夏传播研究的核心骨干。1993年建系十周年时,学校成立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开启了有组织推动华夏传播研究的历史序幕。建院前后,华夏传播领域的领军人物黄星民教授已然在考虑将来他退休后,应该有人来接续这个领域的研究。当时还在修读厦门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的谢清果老师做的是道家思想研究方向,加上读博期间成绩优异、学术基础好,就被黄星民教授引进了新闻传播学院来,以期从“论”的角度推进华夏传播研究。

谢老师在讲课

2006年刚到新闻传播系的谢清果老师,学习前辈著作并进行华夏传播的研究,充分发挥了自己在老子研究方面的专长,首先从道家思想和语言传播结合研究入手,进而他以儒释道的传播思想作为支点来建构华夏传播学的思想体系,逐渐确立起自己的传播主体性和民族文化自觉。


研究者:华夏传播学的“发烧友


谢清果老师极其热爱中国文化,喜欢阅读古典文献,具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他的主要研究进程围绕“儒释道”传播思想,着力从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非言语传播、跨文化传播等一般传播框架逐一推进,力争把自身的学术积淀充分运用到了华夏传播研究中,一心延续郑学檬、黄星民等前辈学者的初心使命,致力于打造“传播学的‘中华学派’”,以我为主,进行中西对话,构建华夏传播研究的进路和体系。



2018年传统文化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合影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行的历史契机下,“共生交往观”成为了谢清果老师的一个“学术创见”,他也超越原有的道家传播研究领域,着手研究儒家传播思想,建构华夏内向传播理论。从撰写经典文章《内向传播的视阈下老子的自我观探析》开始,他发表了系列论文,开创了华夏内向传播研究的新领域,并于2021年的厦大百年校庆时推出了作为献礼的专著——《华夏自我传播的理论建构》。



2021年华夏文明与传播学中国化高峰论坛合影


谢清果老师说:“华夏传播研究如同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推动华夏传播研究的使命与担当。”他把华夏传播研究流淌在自己的血液里面,并主动践行,知行合一,兼容并包,开拓创新,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全球传播视野”,站稳中华文化基点,紧跟国际传播学前沿,强调“共生交往”,有文化担当,有历史使命,是真正的华夏传播学者。

传播研究所出版书目一览




教育者:成就他人也成就自我

谢清果老师说,校主嘉庚先生立校时便立下“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的办学宗旨和“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期望厦大能够成为“南方之强”,“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的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厦大教师,我们理应传承嘉庚志向,争创一流,打造华夏传播学的南方之强。


当谈到何为优秀教师时,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突出的能力,一个是精深的学术素养,一个是精湛的教学艺术。在这个过程中,谢清果老师认为“学习永远在路上,要多学,多写,要用自己丰厚的学识,严谨的学术态度,来吸引人,来感染人。打铁需要自身硬。”

课程合影


谢清果老师主要开设的本科课程为《华夏传播概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皓首穷经也难以掌握。”但谢清果老师与同学们共同确立了一个方法,那就是通一经以通百经:深入学习一部经典,并以之作为自己的本命书,终身研习。谢清果老师通过创办经典与传播读书会(研究生)和心传读书会(本科生),引导学生们坚持读经典,悟经典,用经典。读研结合,学以修身,学以成人。


谢老师讲授《华夏传播概论》


《华夏传播概论》不仅是厦门大学的一流课程,更是厦门大学和福建省教育厅同时立项的思政课程,课程教材还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作为马新观五期的班主任,课程思政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是谢清果老师的教学特色,通过理论培养和实践引领,使得华夏文明传播的研究更加扎实、更加贴切,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促进学生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与义务,真正地做到“心传天下”


“教育是一种崇高的事业

燃烧了他人也燃烧了自我。”


建构者:从教到学的师生共同

谢清果老师认为,师生之间是能够产生共情的。他力体身行,言传身教,带领出一支有特色的华夏文明传播研究团队。教学上,他力求融会贯通,开展本硕博一体化教学,实现了课程一体化、教辅一体化、慕课教学一体化;他开展研讨式教学,把硕博士生引进本科生课堂,开展学生自主研讨学习的沉浸式课堂体验;他实践着“三全育人”理念,通过全景式、全程式的培养,积极在课堂上引入“考古公开课”视频、“中国”纪录片、“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等丰富的中华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的精神智慧、参与社会实践。在谢清果老师的带领下,许多学生都获得了丰富的学术体验,产出了许多优秀学术成果。在此师生融洽互动过程中,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果子哥”,谢清果老师也把自己比作园丁,而学术共同体则称之为如同柏拉图学园的“果园”,学生们就是他辛勤培育的“果实”。


师门聚餐合影


尽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庞大的知识体系让人望而却步,谢清果老师始终积极迎接挑战,深耕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秉持“教学相长”理念,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如此成长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厦园美好生活。

最后,谢清果老师表示感谢教师发展中心校工会教务处、教师工作部、人事处等各部门联合举办的这次教学比赛,让他真正感受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巨大成效。他说:“成绩属于过去,挑战就在前方。我们一定会不忘教育初心,勇担教师的神圣职责,做无愧于新时代的‘大先生’!”

  


新闻传播学院全媒体中心

文/ 魏艳鸽、张景惠

图/ 谢清果、传播学本土化研究公众号

编辑/ 徐妍迪

责任编辑/ 林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