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3点,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厦大新传嘉庚大讲坛”第26讲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本次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黄河教授主讲,题目为《走向共识:中国环境传播的进阶与革新》。
黄教授回顾了新中国环境传播的历史进路。他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环境传播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卫生宣传服务人民和生产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帮助环境保护工作打开局面的起步阶段;第三阶段,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家喻户晓的实质性发展阶段;第四阶段,助力多元主体共建“美丽中国”的公共化发展阶段。
他分析了环境传播中政府、媒体和公众这三大传播主体在环境传播中的表现,认为政府话语围绕着“有没有”“重不重要”和“怎么说”发生转变;媒体话语可概括为对政府议程的“跟随”以及议题属性的“偏向性”和属性叙事的“非问题化”;而公众则借助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与公共讨论的主要场域从被动走向主动。
在当今全媒体环境下,环境传播主体愈发多元,环境话语冲突日渐凸显,如何破除舆论引导困境、达成话语共识?结合实际案例,黄教授从常规环境议题和环境风险议题两个方面进行了路径探讨。
针对常规环境议题,黄教授提出三条达成共识的路径:一,引领对话,把无序变有序,在公民之维要强化理性,在空间之维要持续讨论,在陈述之维要转换话题;二,创新话语,把无趣变有趣,在环保工作类、技术创新类、人物类、价值文化类议题传播上均有增强效果的创新思维;三,优化策略,把无效变有效,环境传播应是世界的而非局地的、参与的而非宣介的、立体的而非平面的。
针对环境风险议题,黄教授指出,环境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危害,化解不确定性引起的争议需要跳出对公众的认知误区,同时需要利益补偿、重构信任、公众参与、立法、教育等诸多努力。
黄教授最后总结道,环境传播是关乎我们共同未来的公共传播领域,将在新时代的国家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随后与在线师生展开了热烈交流。我院邱红峰教授主持了讲座。
文|何若溪
通信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新闻楼 361005学院邮箱:comm@xmu.edu.cn联系电话:+86-0592-218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