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助力成长 | “减压赋能,从心出发”主题讲座在海韵学生公寓园区开展——青年导师赖丹凤进社区



116日下午两点半,一场面向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开展的减压赋能心理讲座在海韵学生公寓园区中的公寓教学楼305室顺利开展。本次心理讲座的主题是减压赋能,从心出发,是我院面向学生开展的薪火相传,助力成长系列讲座之一。本次讲座采用线下和线上同步的方式进行,为在外实习和就业面试的同学们提供了听讲的便利,共吸引了线上线下合计接近200人听讲。

本次讲座主讲人是厦门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主任赖丹凤老师。赖丹凤老师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她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委员,曾获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青年工作者、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称为“籍生命影响生命”的专业心灵工作者。讲座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芬芬老师主持。





“大家现在觉得压力大吗?”讲座一开始,赖丹凤老师便通过轻松幽默地方式与大家展开了“压力”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互动。

老师谈到,厦门大学有4万多的在校生,而每年来厦门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数据有8千人次。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压力较大的情况,而“压力”也成为赖丹凤老师在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时接触到的“超高频”词汇。



随后,赖丹凤老师提醒同学们,虽然每个人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行为模式和习惯,但是我们可以把面对压力时的心态和行为当成一种能力,能力是可以锻炼的。老师反复提到“觉察是一切改变的开始”,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才是控制和改变的起点。

基于此,老师通过一组心理学研究的变量将压力的来源拆解为了自主体验、胜任体验、归属体验、生理体验、新异体验等五种要素,并针对前三个最主要的要素提供了对应的减压建议。



压力体验的第一大因素是自主体验,即面对事情时会产生一种我不认同、我不喜欢、我很抗拒、我很纠结的心理。老师引导同学们将打游戏和学高数时产生的压力感进行了对比,在互动的氛围中向同学们解释了压力体验的第一要素并非工作量的大小,而是你认不认同,喜不喜欢这个事情。针对这个压力因素,最重要的减压手段是将“被迫”转化为“自己的选择”,即增加工作认同感,从多角度赋予意义;减少抱怨,停止受害者思维;承担起自我选择的责任等等。

压力体验的第二大因素为胜任体验,即一件事情给我们的受挫感和无力感。针对这个压力因素,我们可以进行“我能做得很好”的心理暗示。具体的做法包括:调整期待、接纳局限;有效控制挫折的影响范围;增加积极情绪体验,主动表扬自己等等。



压力体验的第三大因素则是归属感,对应的调节方式则为“转移压力”,学会找人倾诉。在这里,赖丹凤老师着重提到了在面对压力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试着相互理解与支撑。



  讲座最后,赖丹凤老师再次强调,压力是一种复合感受,是一种混合体。因此,细致地分辨和察觉你的压力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而这堂讲座只有与学生自身的生活挂钩,才能真正实现减压赋能的目的。

从同学们在会场不时发出的不由自主笑声回应中,本场心理健康讲座达到了帮助同学学会客观认识看待压力,有效舒缓压力,变压力为动力,提升自身心理综合能力的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