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我与厦大广告的故事——罗萍

【编者按】

1983年6月,厦门大学率先创办广告学专业,开启中国大陆办广告高等教育之先河。众多有识之士和专家学者筚路蓝缕,为广告学专业的诞生奉献了拳拳赤子心。2023年适逢中国广告学专业创办四十周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采访了数位参与创办该专业的老教授,倾听他们讲述自己与厦大广告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念师恩,勇毅前行,推进中国广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人物简介

罗萍,女,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教授。1995年入职厦门大学广告学系,曾任广告学系副主任及系主任,政协厦门市思明区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美育专家库首批专家。开设课程有本科课程“广告设计”“广告艺术美学”“公益广告创作”,硕士生课程“广告视觉传播”,博士生课程“经典研读—广告视觉说服”。出版专著《广告视觉设计基础》《广告设计四字诀》《公益广告艺术创作》等。2020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立项。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中国广告艺术教育杰出贡献人物奖、厦门大学颁发的本科生科创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福建省广告协会颁发的福建省从事广告事业三十年以上并继续奉献人员的证书及奖牌、厦门市广告协会颁发的厦门市广告从业三十年以上银质奖牌。


2012年摄于北京中共中央党校

一、进入广告学教育行业的契机

我入职厦大前是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教授装潢和服装专业的平面设计、海报设计等课程,我的大学本科毕业院校是苏州大学,母校给了我艺术设计的基本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还有过和同行一起为广告公司手绘制作户外广告牌的经历,使用的是丙烯颜料手绘和用喷笔喷绘,这是时代的印记和难得的体验。

我是1994年到厦大联系工作、1995年入职的,那时是“新闻传播系”,系主任是郑松琨老师,副系主任是陈培爱老师和朱健强老师。朱健强老师当时是系里唯一的艺术设计老师,也是我进入厦大工作的引荐人。记得当时我觉得校园里有一种非常恬静的美,见到系主任郑松琨老师时,第一句话就说:“厦大就像一个世外桃源……”。

当时新闻传播系有三个专业:新闻学、广告学和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专业有四位男神老师:陈培爱老师、纪华强老师、朱健强老师、黄合水老师,有一位女神老师是赵洁老师。我入职后按照学校人事处的要求,从1996年起一边工作一边读系里的研究生课程班,当时给我上过课的有广告学专业的陈培爱老师、纪华强老师、黄合水老师,还有新闻学专业的陈扬明老师、许清茂老师和朱月昌老师等,几位老师的学术风范和师德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那时前辈们创业已近10年,我非常敬仰,同时也得到前辈们的关心,我有幸参与出版早期广告学专业和上海东方出版社合作的现代广告学教程系列丛书《广告视觉设计基础》,还有早期和武汉大学合作的广告学系列教材,与朱健强老师合作编著了《广告设计》;我参与的早期教育部课题是纪华强老师申请到的国家教育部“十三五”规划广告策划与创意课题。早期陈扬明老师带我去省委宣传部参加“全国公益广告”福建省作品评审。

在那段时间里我也见证了广告学专业的迅猛发展和身边同事们做出的卓越成绩,比如1997年厦门大学广告学被评定为全国广告业界和广告教育界知名度、美誉度第一的广告学专业;1998年广告学专业获厦门大学南强奖集体荣誉;1999年福建省政府及教育厅将厦大广告学专业定位为“传播学”福建省重点建设学科,授予厦大广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9年广告学的教学成果“20年磨一剑”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的二等奖;1999年陈培爱教授倡议创建了中国广告学教育的第一个广告教育研究会;在1998年建系15周年时福建省广告协会黄应寿会长亲自送了牌匾,上面写着“广告人才的摇篮”。


 

1998年福建省广告协会黄应寿会长一行送来牌匾庆祝

(左一是时任系总支书记司卓亚,

右一为黄应寿,中为朱月昌)

二、学科融合的困难与解决

1995年到厦大工作后,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科融合的问题。广告学科的特点、授课对象、课时安排和之前的艺术学科都不一样。该如何根据广告人才培养的特点来教学?

为了解决问题,我首先开始边教学边听课,我听了易中天老师的艺术概论、卢善庆老师的美学课、余纲老师的书法课等等,这些老师的教学方法启发了我如何面对非艺术专业的同学,把艺术的问题讲清楚。更难忘是,有一次遇到前校长田昭武院士,他说:“什么是跨专业融合?就是先将自己的专业归零放下,认真去学习别人的专业,然后再来和自己的专业融合。”一句话使我豁然明白。2003年,当时负责广告学专业的陈培爱老师告诉我,系里设立的余也鲁教授教师培养基金该轮到我赴香港访学了,不久香港浸会大学卓伯棠教授发出了邀请函。到了香港后得到那边老师们的热情友善接待和学术引导。这次访学让我在传播学、广告学与艺术学融合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清晰地认识到艺术学在广告学专业中的位置和作用。同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广告学研究方向。从香港回来后,我就带研究生开始做广告视觉艺术方向的课题,并在2020年凭借该方面研究的著作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现在回想起来,这应该就是余也鲁先生设立教师培养基金所希望的结果。

 

2008年与所指导的2007级硕士研究生一起讨论

《厦门日报》、《厦门商报》、《海峡导报》

三大报纸版面及图片评述课题

 三、坚持实践育人和艺术育人

我在本科教学中思考如何在研究型大学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又不会仅停留在“操作”层面,如何培养学生理论顶天,实务立地的本领,如何做到理论的指导性和实践的体验性相辅相成。

2000年初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简称大广赛)开始酝酿产生,2005年由教育部高教司发文正式启动了第一届大广赛。大广赛的宗旨是“促进教改、启迪智慧、强化能力、提高素质”。这是在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下的高质量、高水准、高品质的国家级品牌竞赛,它的出现对我所思考的问题做出了解答。我开始在时任系主任陈培爱教授带领下做全国大广赛福建省赛区的组织工作,并开始探索广告实践与课程教学结合的道路。我把广告设计教学内容在一学年中分为三个进阶阶段:一是美术基础知识学习、二是设计基本规律学习、三是真题真做参与大赛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练兵”。这样学生既能打下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能与实际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早期广告设计教学中和学生们在一起


教学成效的主要目标在专业提升和立德树人两大方面。学生的作品质量一届比一届明显提高,受到社会好评。我的“广告视觉设计”课程重视公益广告创作,学生作品在2010年福建省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大赛中获得金奖。但我最常给同学说的还是重在参与。的确我感觉获奖虽能说明一些成效,但不是教育的目的,重要的是学生内心的成长、知识的扩容、认识的提升,以及专业修养的不断完善和广告实践经验的积累等。


 

2000年左右在厦大上课时


 

2009年《厦门日报》采访全国大广赛福建赛区活动合影

四、温故知新,继往开来

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率先确立了中国广告教育的基本模式,影响到全国上百所广告学专业的建立,厦大广告人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秉承的是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2012年我在中央党校学习回来后不久,受学院委托承担系主任工作,时任学院党委书记郑树东老师对我说:“压力就是责任”。于是我从温知新开始,首先梳理创业者们平凡而杰出的贡献,再确定工作目标,之后和大家一起继续开拓。

广告学系在科研方面,主要是时任常务副院长的黄合水老师与时任副院长的林升栋老师一起带头和各位老师的高度自觉努力。黄老师主持福建省教育厅广告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国家首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根据学校“繁荣社科”计划开展《中国品牌健康指数研究》新闻发布会,带领大家编撰《中国品牌全书》;林老师带领大家创办《现代广告(学术季刊)》杂志,严格遵守国际化学术规范,在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等。陈培爱老师也是退而不休继续贡献,课题“中国广告教育30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并于2018年成为全国“马工程教材”《广告学概论》成员。广告学系老师大多有申请到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社科基金课题、省部级课题、省市级课题等。广告学系老师们在科研方面形成了“专、精、深”的学术特色和风气。这些是广告学系发展的强大支撑。

我主要是在教学、实践教学、以赛促学、立德树人、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工作重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严格执行教育部国标要求,规范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在专业国际化拓展方面,2017年我和马来西亚分校王昌松主任组织老师们一起创建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广告学专业,次年该专业获马来西亚教育部批准并招生;2018年又协助厦门大学创办创意与创新学院的广告学专业。

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推动公益广告教育进程,2019年开设了三个专业打通的公益广告创作课程;规范和重视学科竞赛,从大广赛拓展到戛纳幼狮奖,厦大广告学子在2016、2017和2018年连获大中华区三连冠;系里不少老师都在竞赛中指导学生获奖,记得的有王晶老师指导的大广赛全国一等奖、陈素白老师指导的电通创新训练营全场大奖,陈经超和宫贺老师指导的全国大学生公关大赛金奖等等;时任副系主任曾秀芹老师的论文在广告教育研讨会获奖;多名教师获得学校创新创业项目先进个人,素白老师获“厦门大学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奖等等。2015年我与学院党委聂鑫副书记一起策划启动了厦门大学“我爱你·再见广告系毕业生作品展”,推动广告实践教学的发展,也表达一份师生对母校的情感。2017年我承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公益广告创作课题,周雨老师在其中组织学生文案获奖;2018年我带着学生郑琪等接受厦大支援西部的任务为宁夏“六盘优粮”设计民族风情系列的产品包装等。此外还和厦门市广告协会共建了《厦门品牌》杂志,和院领导一起开展建立校友会工作等等,在工作中广告学系老师们每个人都有独特贡献。

良好的专业素养、钻研业务、团结向上是厦大广告团队的优秀传统,广告学系是个好集体、好平台。感谢全国和海内外新闻传播界同仁们的各种创见与智慧,以及对我个人和厦大广告的深刻影响与帮助。感谢学院历任和现任党委带领的领导班子的一贯支持。感谢学院实验室的老师们还有学院其他专业老师们的支持。


2018年“我爱妳再见广告系毕业作品展”广告学系老师合影


2020年“我爱妳再见广告系毕业作品展”广告学系老师合影

五、对于广告学发展的想法

对于广告学的专业发展,我目前想法主要是有两点,简称为两个不迷茫:一是未来的广告学本科方向应该向着更精准的人才培养发展,在广告学中设立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一种是培养策略性人才,一种是培养艺术创意与执行人才,两种人才有相交汇课程,又有独立课程,这样专业定位更清楚,减少同学对未来就业的迷茫。这需要从招生上做重大改革。二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中不迷茫,坚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不能变,人才不只是会应用,重要的是能创造。我们既要跟上时代发展,又不能忽略根本。

文字有限,最后想到的都是感恩,感恩在广告道路探索中我的所有美好遇见:遇见前辈、遇见同事、遇见学生、遇见朋友……感谢广告和新闻传播界同仁们的创见与智慧对我的深刻影响和帮助。

在此厦大广告学专业创办40周年之际,我向全国及海内外各地厦大广告学子问好,还要特别感谢全国广告界对厦大广告学的支持、厚爱和贡献。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幸福、事业兴旺!


 

2023年7月8日罗萍在新闻传播学院接受学生采访


讲述人 | 罗萍

  文 | 罗萍 黄思懿  

图 | 罗萍 黄思懿

编辑 | 施美龄

责任编辑 | 黄楚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