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

【不负韶华】我与厦大广告的故事——赵洁

【编者按】

1983年6月,厦门大学率先创办广告学专业,开启中国大陆办广告高等教育之先河。众多有识之士和专家学者筚路蓝缕,为广告学专业的诞生奉献了拳拳赤子心。2023年适逢中国广告学专业创办四十周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采访了数位参与创办该专业的老教授,倾听他们讲述自己与厦大广告的故事。人物专访按照老教授入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先后顺序陆续推出,让我们一起感念师恩,勇毅前行,推进中国广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人物简介

赵洁,女,1966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届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生,1999年9-12月为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访问学者;2003年4-10月为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国际专业人士项目”(VIPP)访问学者;2006年1-3月,日本电通广告公司首届“中日广告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成员。编著有《广告经营管理术》《广告管理实务》《广告创意与表现》《2.0营销传播——互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我的健康我作主——健康传播ABC》等书。

一、就读与任教于广告学专业

1984年至1988年,我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广告学专业就读,是我国第一届广告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1988年毕业前夕,系领导征求我的意见要不要留校任教,让我倍感荣幸。当时整个中国广告业方兴未艾,如果没有留校,我可能会去广告公司。

1984年赵洁刚入厦大

1988年首届广告班毕业合影,第二排左二为赵洁


我们当年入学的时候,一切从零开始,本系老师多从中文系和外文系转过来。如陈扬明、陈培爱、许清茂、纪华强、刘训成等老师,还有朱月昌、李世雄、袁蓉芳等老师都给广告班上过课。其他专业师资主要是从中国香港和国外邀请过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所有人的努力,我们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广告学学科体系。我记得来自香港的张同老师开设了“广告专业英语”和“印艺传播”。当时的广告多是平面广告,所以他教的是版面规划与编辑。他还给我们开了公关方面的课程。他学识渊博,诲人不倦,对学生又很亲切关爱。中秋节时,他邀请我们全班同学到他住处博饼。回香港后,他还托人给我们带意大利的“金莎”果仁巧克力,那是我第一次吃那么好吃的巧克力。他教学的方式、开阔的视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985年赵洁在张同老师课上做展示


1985年首获“三八传播奖学金”者合影,右一为赵洁

 

新闻传播系有自己的资料室,里面有不少中国港台以及海外的专业书籍,很多都来自海外的捐赠。这些关于传播学、广告学方面的书刊资料在当时的国内是不多见甚至是仅见的,对日后的教学和科研起到重要的作用。若干年后资料室归并到厦大图书馆。

从我就读到刚刚毕业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首先我荣幸地能够留下来,第二是我个人更看重的,能够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特别是那个时候,80年代,恢复高考不太久,整个时代的氛围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相对宽松自在的。我刚刚开始当老师,憧憬未来,只觉得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每一天都会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很怀念那个时代。

二、广告学系教材的共创

刚留校的时候,我有一年时间备课。最初我负责“广告管理”的课程内容,也教过“广告学概论”和“专业英语”,后来主要在“广告经营与管理”与“广告创意与表现”这两个领域深耕。

当时遇到的困难,首先是这些方面的资料很短缺。我们的专业“从无到有”,所以什么都要自己来,从编写讲义到出版广告学丛书,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1995年,我出版了第一本教科书,是厦大广告学系教材“21世纪广告丛书”中的一本——《广告经营管理术》。厦大广告学专业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开创了广告教育的先河,后来多年国内很多兄弟院校都沿用我们这套教材。

针对广告专业人才比较短缺的情况,系里也派出老师到境外进修,我们很多老师都曾到香港浸会大学访学。我还记得1999年在浸会大学的办公室用苹果的“麦金塔”系统电脑的情形,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之丰富,可以随时与世界互联的因特网资讯和完备的信息资料库。2003年,我得到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学,了解他们在传播学和广告学教学和科研方面最新的进展。2006年,通过教育部的项目,我到日本电通广告公司,和一线的广告人才一起交流学习,这次交流充实了理论基础和广告实践的第一手资料。

三、难忘的教学时光

2016年,厦门遭遇了超强台风莫兰蒂,当时校园里倒了很多树。我在创意课上给大家布置了“旧物回收利用”的作业,让大家利用俯拾皆是的树枝进行创作。同学们的作品都很优秀,于是我决定在学院一楼做一个小展览。这个小展览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赞许,也从此开始了一系列的展览。先是在“JFC品尚中心”做策展的学生,邀请我们去他们一楼做展览。这期间电视台也来采访,还组织了市民参与的互动活动。在这之后,我们又参展了当年的厦门“国际创意周”,还参展了学院的“我爱你,再见”毕业摄影展。


2016年废物利用作品展示

 

教和学是相互的。这个项目通过具体的创意活动,唤醒大家对于保护自然、重复利用资源的意识,同时也重振大家面对困难的信心。

四、印象深刻的学生

2006级的曹芳华是我的一个学生。他原来学理工,想换一个赛道,也想提升自己,所以考研到我们学院。2006年他入学时就跟我说,他家境不好,所以从大学开始就要挣自己的每一分学费和生活费。他的自传《兄弟我的奋斗》里记录了他的艰辛与奋斗,光荣与梦想。

他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创业,毕业后和女友一起创立了艾迪因赛公司,公司发展很好,但他却不幸身体出了问题,英年早逝。非常遗憾。但我想说的是,其实人的生命不仅在于其长度,更在于其厚度。他虽然进入这个学科的时间很短暂,但他写了好几本书。他念书的时候和我一起编著了《2.0营销传播》,还发表了很多专业论文。他创立的公司,在网络营销传播领域多有建树。厦大百年校庆的时候,他原来的女友以他的名义捐赠了100万,建立了“曹芳华创意基金”。


2021年厦门艾迪因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捐赠仪式

 

1988级是我第一次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和同学们接触比较多。这里我仅提及班上三位同学,挂一漏万。吕曦,三十年广告从业经验,服务超过百亿的企业达数十家,是中国广告界风云人物。柯岚,曾是电视主持人,后来创立了自己的“观澜财经”。前不久她告诉我,如今是基金小镇的运营者。她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把自己的优势展示出来。许曼克,她毕业后,发现自己更感兴趣的还是画画,就去中国美院继续读研,现在是国内知名的工笔画家。

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在人群中被“看见”的毕竟是少数。而如星星般散落各个角落的不被“看见”的大多数,凝聚成了“厦大广告”这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是“碌碌有为”的家庭成员。

 

五、对广告教育发展的见解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自媒体的发展,整个媒体的传播生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告的传播的方式,对谁说、从什么渠道说、如何去说,这些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现在内容生成式AI入局,它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生成大量内容,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哪些内容是适合的,这个判断力从哪里来?你会不会发问,会不会给提示词,这个是未来我们需要着重注意的。会提问在任何时代都比知道答案更重要。

 

2005年《先锋广告》第十期

 

特别想分享我们学生1995年创办的《先锋广告》,是很珍贵的历史记录。第十期卷首语是陈培爱老师写的。他特别强调:“一个创新型的人才永远富有好奇心和闯劲。一位西方哲学家说,大学的本质在于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是怎样为年轻人创造一种更有效的、互相激发智慧和创造力的环境。”


1995年赵洁担任厦门大学广告学社顾问

 

这个卷首语放在今天也不过时:“广告人的任务是永远创新。广告学子必须对社会生活有强烈的感知,保持一份激情和活力,破除这个影响创新的思维定式。”他说,“世界在变,社会在变,生活在变,只有变本身才是不变的。”“得以幸存的既不是最强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适应变化的物种。”“人类社会也是这样,广告运作也是我们必须在求变中善于学习,增强适应能力,把自己锻造成强者。”当时是2005年,厦大广告学专业22岁,风华正茂。现在广告学专业已经走过40年,我们的积淀更深厚了。陈老师的这一段话,我觉得还是非常符合当下的情境。

厦大虽然是地处在一个小岛上,但我们又是一个开拓者、创新者,我们是全国第一所开办广告学专业的学校。从这点来看,我们并不封闭,我们有创新精神,敢为天下先。

我希望创新是厦大广告的一个底色。“创新”的“创”一个是“开创”,开创一个新的局面。还有一个就是“创意”,创造性、创意能力,我觉得这个是应该要保持的,或者说我希望她保持的。“新”就是从无到有,我们要不断迭代更新。

六、对厦大广告的感情与祝福

对于厦大广告的感情,一言以蔽之,就是感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如果大家看我的履历表,非常简单;1984年到1988年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广告学专业学习,1988年到2021年在这里当老师。这也能够表达我对于厦大广告的感情,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从一而终,厦大广告是我唯一的选择。

祝福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越来越好,继承我们原先的创新、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在未来创造更大的辉煌。

对于广告学系的同学,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在厦大美好的求学时光,因为这可能是你一生当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在这段时间,我希望大家能够多尝试,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开阔自己的眼界,不要仅仅局限在所谓的广告领域当中,多结交好朋友,多结交优秀的人。毕竟,在这里你遇见将来一生中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的几率更高。

要尽量地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的思维,要更多地去发问,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接受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在大学的生活当中做一个有趣的人、好玩的人、好学的人,不惧变化,迎接未知。


2023年6月30日赵洁于家中接受采访


讲述人:赵洁

文|赵洁 黄思懿 

图|赵洁 范文韬

编辑|余昕红

责任编辑|简奕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