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我与厦大广告的故事——朱月昌

【编者按

19836月,厦门大学率先创办广告学专业,开启中国大陆办广告高等教育之先河。众多有识之士和专家学者筚路蓝缕,为广告学专业的诞生奉献了拳拳赤子心。2023年适逢中国广告学专业创办四十周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采访了数位参与创办该专业的老教授,倾听他们讲述自己与厦大广告的故事。人物专访按照老教授入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先后顺序陆续推出,让我们一起感念师恩,勇毅前行,推进中国广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朱月昌19826月硕士毕业照

人物介绍

朱月昌,男,1946生,籍贯上海,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电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广告节(全国广告优秀作品展)资深评委。主持完成了“七五”期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新闻媒介广告研究”,是我国首批广告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曾担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副系主任,上海杉达学院传媒学院执行院长。

一、进入广告教育行业的契机

我在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读硕士时,我的导师王珏指导我研究列宁的经济宣传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列宁关于广告的见解。1982年,我从北京广播学院硕士毕业。当时,中国的报纸广播电视先后恢复,广告也是。我一边研究列宁的经济宣传思想,一边关注广告的发展情况。1983年,厦门大学成立了广告学专业,我开始结合自己在广播电视和广告方面的知识背景,先后开设了广播广告电视广告课程。

 

 

1981年刻苦攻读 

二、广告学专业创办的艰辛历程

我和广告学领域的前辈们创办中国第一个广告学专业的情景,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筚路蓝缕,但是一路有很多好心人扶持,要感谢他们。

首先得感谢刘季伯教授。他是香港《大公报》的主笔,当年是他首先向学校提出创办传播系以及把广告学专业放入传播系的建议。如果没有刘季伯老先生,就没有我们的新闻传播学院,没有我们的第一个广告学专业。

1982年年底,我通过福建省人才招聘组从中国传媒大学引进到厦门大学,参加新闻传播系的筹备工作。1983年年初,我去接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刘季伯老先生到学校开会。那天恰逢天文大潮,我到老先生家楼下的时候,水已经漫过地板。刘老先生从楼上下来,穿着西装皮鞋,却步履蹒跚。那时我才三十七岁,正是年富力强,我就一口气把刘老先生背到西村的村口。刘老先生下来走了几步,突然停下来吃药,吃的是硝酸甘油,这说明当时刘老先生的心脏并不好,我赶紧从紧临的商店里借了一把椅子,要了一小杯水,大约十来分钟后,刘老先生说:走吧,没事。到了会议室里,刘老先生的发言依然思路清晰,声音洪亮。

我们要感谢的第二位是余也鲁先生。作为厦门大学的学术顾问,余也鲁先生对广告学专业的筹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是香港浸会学院(今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系的创办人,熟悉新闻传播系的教学情况。因此,他负责设计课程和制定教学计划。余也鲁先生为厦大延聘了一批国外和海外的教授,使得国际新闻专业和广告学专业在1984年第一届本科生开课时,就拥有很多有名的专家来教授课程。他还在1984年到1994期间,每年安排厦门大学两位教师到香港中文大学或浸会大学进修,如1986年下半年安排陈培爱老师和纪华强老师到香港中文大学进修,余也鲁教授每周用一整天的时间亲自为他们授课。这两位老师回来后开出了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创作”“印艺传播”“公共关系等重要课程。可以说,余也鲁先生为培养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的师资倾尽心血。除此之外,余也鲁先生积极在香港筹集资金和器材,帮助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建成了当时国内文科最好的实验室。

要感谢的第三位是徐铸成先生,他曾参与创办大名鼎鼎的《文汇报》和《大公报》,是新闻学界的老前辈。创办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时,徐铸成先生是筹备委员会的主任。当时他年事已高,依然坚持往返于厦门和上海之间,多次来厦门大学落实办学的具体事宜。1983年,徐铸成先生招了三个研究生:黄星民、朱家麟和陈金武,亲自给他们讲课。这三位研究生毕业后都成为了非常优秀的人才。

我们要感谢的第四位是洪一龙先生,当时他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新闻教育处的处长。1982年,厦门大学曾向教育部申请创办传播系和广告学专业,未获批准。198210月,洪一龙先生到厦门大学考察,考察结束后就提交了一份报告,指出厦门大学创办传播学系具有前瞻性、符合改革开放新形势;厦门大学创办广告学专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这个报告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的提案终于顺利通过。之后,洪一龙先生又多次到厦门大学指导广告学专业的创办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广告协会的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的主任。他为我们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建设和广告学专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现在还很怀念陈扬明老师。1965年,陈扬明老师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厦门大学工作。筹办新闻传播学院时,陈扬明老师是筹备委员会的秘书,他不仅要负责新闻传播系的筹备,还要完成中文系的教学任务,整天忙得脚不沾地。他带着许清茂老师和我,筹备新闻传播系的具体工作。当时有个很生动的比喻,把许清茂和我比作陈扬明老师的哼哈二将。陈扬明老师的另一大功劳是让我们学院成为了中国广告协会第一批会员单位。

这五位老先生都已经作古,今天当我们庆祝广告学专业创办40周年的时候,必须怀念他们、感恩他们。


1998年时任新闻传播系副主任朱月昌与新闻传播系系总支书记司卓亚陪同余也鲁参观

 

1983年朱月昌与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新闻教育处处长洪一龙

 

 

1998年广告学专业创办15周年之际,福建省广告协会向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敬献“广告人才的摇篮”匾额 

三、参与创办中国广告“学院奖”

中国广告学院奖现在已经是中国大学生施展创意才华的一个大舞台。它背后的故事很多。1998年,全国广告优秀作品展在无锡举办,我是评委之一。在这个展会上,我向时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培训处处长何其源同志建议,设一个学生的广告作品奖项,希望能通过这个奖项来鼓励学生进行广告实践,同时为各校的广告学员们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这也是广告学专业很多老师的想法。中国广告协会对我的提议非常感兴趣并认可。于是我又向学校分管领导汇报,也得到批准。就这样最初的评委班子组建起来,开始进行首届中国广告学院奖的评比。

1999年首届中国广告学院奖在厦门大学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关于这个隆重的颁奖仪式,要感谢在厦门大学新闻系任教过的美国学者英健博士(Janice Engsberg)和她的好友郑小瑛。在策划颁奖仪式时,厦门大学提出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希望能把颁奖仪式办成一个晚会,最好能请到厦门爱乐乐团出席,举办一场交响音乐会,再利用音乐会上下半场20分钟的休息时间进行颁奖。但当时,我们的资金有限,不足以支持音乐会的开销。正巧我知道英健博士和厦门爱乐乐团的团长郑小瑛有交情,因为当年英健博士曾经帮郑小瑛从美国背回了十几公斤的世界名曲原谱。所以,我就私下拜托英健博士,请她搭线帮忙,邀请郑小瑛带领爱乐乐团来为学院奖的颁奖典礼义演,她们欣然同意,才有了最后隆重的颁奖仪式。学院奖颁奖当天,时任中国广告协会会长杨培青女士到厦门大学出席颁奖典礼,亲自为获得金奖的学生颁奖。

现在的中国广告学院奖已经成为了中国高等学校奖项中的一个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奖项,今年有1830所大学、5309个院系师生参赛,参赛作品超过50万件。

 

1997年朱月昌在家中接待

英健(在厦大工作20余年、国家友谊奖获得者)、余也鲁(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徐佳士(台湾政治大学教授)

四、担任中国广告节评委时的趣事

全国广告优秀作品展是中国国际广告节的前身,截止目前已经举办了30届。我参加了八届全国广告优秀作品展的评审工作,担任第二届到第九届展会的评委,又因为我姓,所以大家都开玩笑地称呼我为猪八戒

学生们爱听我的广告专业课,因为每年我都把全国广告优秀作品展评选出的作品拷贝回来当作新鲜的案例,上课时分享给大家。这样我的课堂上既有经典案例,又有当年最新评选出的优秀广告案例。我还会和学生们分享作品评选时的趣事。比如第四届全国广告优秀作品展中,评委们围绕两则电视广告争论不休。一则广告的品牌是太阳神,一则是南方黑芝麻糊。这两则广告的得分最高,但按照规定,只能选出一个金奖。于是,19个评委投票决定哪则广告获得金奖。第一次投票的结果是99,第二次再投一次,还是99。评委们都很疑惑到底是谁没投票,导致一直无法评选出最终的金奖。一验票,发现我的票作废,因为我给两则广告都投票,认为它们都非常优秀。最后一位摄影出身的评委指出广告中的一个细节:太阳神广告中的画面多是夕阳,与广告文案中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所强调的朝阳形象不符。最终南方黑芝麻糊抱得金奖归。

我认为,教师应该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的社会实践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1996年朱月昌在给研究生讲课

 

 

朱月昌担任2011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竞赛评委

 

 

2016年朱月昌荣获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

 

2017年朱月昌荣获中国广告学术发展卓越贡献人物

 

 

2023年朱月昌获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嘉奖

五、寄语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的发展

1983年到现在,广告学专业发展了40年,变化很大,尤其是专业路径变宽了。国内有两个学校的广告专业发展迅速,一个是中国传媒大学,一个是北京大学。他们有地理优势,还拥有北京的有利资源。厦门大学和这两所大学相比,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资源也相对有限。我认为,我们学校的广告学专业要跟现在新的条件、新的形式、新的科技结合起来,例如和互联网、大数据、融媒体等结合,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除此之外,要坚持厦大广告专业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从最早设立广告学专业开始,除了广告学的专业课,我们还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课程供同学们选择。事实证明这些课程对同学们的科研启发和工作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我来厦门大学41年,第一年就参与了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的筹办,到现在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已经走过40周年。当年筹办广告学专业的老先生们,大多已经过世,但他们对厦门大学、对广告学专业做出的功绩不会磨灭。我们愿意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把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办得越来越好。

尽管我现在已经退休,不再直接参与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但我的心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永远在一起。我记得过去参加运动会的时候,学院的同学们抬了块牌子,上面写着红红火火新闻传播。这也是我的愿望。我祝愿新闻传播事业和广告教育事业能够永远红红火火。


2023616日朱月昌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研讨室接受采访

 

 

讲述人 朱月昌

 | 朱月昌、汤又谞

 | 朱月昌、汤又谞

编辑 | 孙静君

责任编辑 | 简奕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