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师恩

【我的厦大故事】王惠蓉:师者仁心,香远益清——记我的厦大老师罗萍教授

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

她温文尔雅 温柔大方

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艺术的气息

在教书方面 她循循善诱 言传身教

在育人方面 她总是尽最大可能来帮助每一位学生

她就是广告系的罗萍老师


作为罗萍老师的第一届学子之一

院友王惠蓉在罗萍老师身上学到了许多

同时也和罗萍老师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情谊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王惠蓉的脚步

一起走进和罗萍老师有关的厦大故事吧


师者仁心,香远益清——记我的厦大罗萍老师


1995年的9月,对我来说,那年厦大校园的凤凰花开得特别火热,特别艳丽,正如我作为一名新生踏进厦大校园的心情,一切都是新的!


记得当年我们95广告班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初聚一起开班会时,一位短发学生模样,看上去跟我们差不多年纪的漂亮老师走进教室,登上讲台,声音和缓温柔,微笑着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罗萍。我也是刚刚调入厦大,跟大家一样,也是一名新生”。大家“欧——”地欢呼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广告班自此犹如春天般的孩子,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开始了大学四年的生涯!


罗萍老师是学艺术的,她的身上永远散发着艺术光芒,短发、轻言细语、妥妥道来,温润如玉。老师的风格对于创意至上的广告学子来说,就像时不时拂来的一股清风!陪伴我们走过了快乐的大学时光!


我从毕业到现在一直跟老师保持着亦师亦友的情谊。老师多次提起,回想当年很惭愧对同学的关心和教导不够。可是老师不知道,一次我特意请同学们回忆当年的感受,大家充满感激,一如竹筒倒豆子般滚滚而出,点滴的记忆中都是当年老师如何以一名“厦大新人”的同理心,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也因为看上去年纪的相仿和老师的温和,让我们觉得她如同可信赖的朋友能一起同行。记得她如何和我们一起选班委、记得她如何和我们一起博饼、记得她如何去学生宿舍探望同学……


作为班主任,老师是既教书又育人的,因为除了班主任工作她还担任了我们一年的专业课程老师。目前我除了留在内心的记忆,还留下了两件特别有意义的纪念物,一件是我的初学广告设计基础课程在老师辅导下的作品(作品见图一);一件是全班每个同学都有的毕业纪念——一方手绘江南丝帕。作品是师生共同教学相长的结晶;丝帕是送别学子时,来自老师的一份依依不舍的情谊和祝福。老师的爱心让我印象深刻!我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校园工作,可以说,在工作之前,我首先是从老师那里接班学习了如何当好班主任这一课。我也逐渐领悟到正是老师在专业教育上严格的人性化的“以作代管”,让我们建立95广告班独特的活跃氛围以及开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成果。


图一:罗萍老师保存的王惠蓉1996年创作的课堂作业


老师给我们上的课是广告视觉设计基础,我依然记得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样子!她每次都会捧着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案例作品和各种教案教具走进课堂,一样一样地按照顺序摆好……在讲解中有条不紊地使用着各类教案教具,节奏错落有致,内容形象生动。每堂课开始之前,老师大都会以一段平实却饱含诗意的开场白打开我们的想象力,例如色彩课上的那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试着想象,在无边黑夜里,我们对世界的面貌是无从感知的,当经过漫长的等候后,在黎明初现时,天地间的光亮慢慢地投射进世界时,我们的眼前是不是一点一点地看到了绿色、红色、蓝色等等,大自然的色彩就在与光的交互中把五彩缤纷的世界交到我们的眼前,所以呢,对色彩的认识与对光线的认识是分不开的……”,我至今仍然记得当时它是如何让我在一瞬间就通过具体的意象去理解了对我来说还很陌生的艺术概念。多年后我当了老师,也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些开场白背后需要花费多少心血才能凝聚成那么简单和自然的一段话,或一些小小的互动。“于无声处见功夫”,这就是老师对我们最大的言传身教。


在《素描》课上,她常为一个画架如何摆放、作画的姿势动作如何符合专业规范而不厌其烦地说:“要想有正确的结果就要先有正确的方法。”“做画如做人,要端正,姿态要正,画面也要正”。在《构成》课一次综合材料创意作业中,我认真听讲并用心构思做的作品,特别得到了老师的赞扬,老师赞叹我的作品充满童趣、材料质朴而有美的质感。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多年过去后再相聚,老师仍然能记得我的作品的创作过程,说当时我是利用周末回漳州去找了家里的碎布材料进行创意的,还说她经常在师弟师妹的课堂上展示我的作品,作为优秀创作范例。这让我感动不已。爱生若亲,大概也就是如此了吧!


用心在学子身上的恩师与学生的缘分是难以隔断的!我毕业参加工作后,时常会再跟老师叙叙旧、喝杯茶,有专业上的交流,也有生活上的倾诉。在我联系老师的时候,她每次总是尽力挤出时间来见面,实在排不出来,也力求我的理解而从不随意敷衍。老师的这些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至今已然转化为我与学生间的相处之道。我想,如果没有一路跟老师的深交,我难免会在年轻时就不断犯有“愣头青”或者“傲慢无知”的错误,不知要跌多少跟头才能悟出大爱无声、尚德无我的道理。在越来越多的交往中,我也越发感受到老师内心的年轻与友善,有时我们会互相欣赏彼此新的着装和饰品,也互相交流审美经验,更会互相通报哪个商场可以买到各自的那款饰品,谈到高兴处,有时还相拥哈哈大笑!当她得知我至今还喜欢随手涂涂鸦,画幅画时,立即高兴地说:“你要是还喜欢画画,以后周末有空,你过来,我教你,我带你去写生!”说着说着,我们会不禁互相搀起胳膊,这个画面,犹如朋友亲情!!


记得2016年,我在台北访学期间,有一次老师应邀参加在台北的文创会议,那时老师除了教学工作还有行政工作和一些社会工作,那次她一直忙到行程前一个小时才赶到轮渡港口,转飞台北。到了台北,她带着我观看各种展品并解答我的各种疑问。回到酒店后,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她一边让我放松休息,一边打开电脑,继续远程指导学生的论文,我在一旁看到她用微信跟学生一字一句,满满当当,细致无暇,直到夜深。在一旁的我被深深触动!老师这种看似平常的工作方式深深激励着我,也敦促着我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教研上一刻也不能放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老师都越来越忙碌,我们更多地是在各种场合不期而遇,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在福建省学校教学评估的活动中、在评审活动中......就在我的博士论文答辩现场,我也惊喜地发现老师是答辩专家组成员之一,她对我的论文提出了具体又深切的建设性意见,我深受启发。老师坚持将跨学科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勤耕不辍!这些年来,我看到老师的专著与项目论文持续不断地产出,成果十分丰厚。我也常在学院网站看到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获得国际国内奖项,也常听闻她的个人创作在国际上举办作品展并被收藏。2018年底老师获得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中国广告艺术教育杰出人物”称号,作为老师的学生我深深为此高兴!老师还邀请我参加她的课题合作,所以说我虽然已毕业,母校的师生缘份一直还在延续着。


我与老师延绵不断的交往一晃20年过去了,我仍然深深记得老师说的一些话“跨专业融合,就是先将自己的专业归零,认真去学习别人的专业,然后再来和自己的专业融合。”;“自己是微小的,力量源于我们的平台”;“不要急,成就是积累,是水到渠成……”;“教书育人以育人为本……”她的话如涓涓溪流,流淌着她在厦大教书二十多载的心得,语气一如当年那般和缓温柔,不疾不徐。


正所谓“师者仁心,香远益清”!师道之尊,亦在于尊人!我深深受益于老师的一言一行,虽未开口已让人如沐春风!我的母校厦门大学素来有爱生如子的优秀传统,也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启蒙濡养五湖四海之学子,这种优秀传统的凝聚正是由像罗萍老师一样的每一位老师身上的光亮所凝聚起来的光芒,而这种光芒洒落下来的也是每一位厦大学子身上的光亮。我们带着这样的光亮走向四方,闪耀着厦大的辉煌!


我爱厦大,我爱我的老师!


图二:王惠蓉和罗萍老师厦大合影于2009年


作者简介

王惠蓉,厦门大学1995级广告学专业本科生,获得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集美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兼任厦门影视剧本学会副会长、厦门国际商会文化(影视动漫)产业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