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023年4月3日下午,“大榕树下”新传讲坛第5期在至善楼309报告厅举行。中文系教授汪晓云受邀作题为“神话与中华文化认同”的讲座。讲座由副院长谢清果主持。

汪晓云从“盘古开天”“女娲补天”讲起,梳理中国古代神话谱系,揭示大家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神话的话语意义及其演变,梳理“阴阳” “男女”“天地”“日月”“山海”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结合文献典籍、民间传说与各种文化现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还原了中国古代神话谱系,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演进过程中话语权对神话本义的改变以及改变的原因。

汪晓云认为,话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以话语为突破口,破解中华文化生成的原因,是揭示中华文化认同的根本线索。汉文化与今日少数民族文化同源共生、相互解释、相互补充,使中华文化呈现出整体性与统一性。“古代文化蕴藏的奥秘是敞开的”,汪晓云老师鼓励同学们通过深入阅读和批判性思考,深入探究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谢清果感谢汪晓云为新传师生打开了通往中国文化谱系秘密的大门,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探究神话与中华文化认同,要把人放在核心位置,认识到人民的价值和意义。
“大榕树下”新传讲坛是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创设的双周政治理论学习品牌,旨在践行“两个结合”,促进理论学习与新闻传播学科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已举办5期。本期讲坛邀请少数民族学生、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代表出席,共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文/全媒体中心 孙静君
图/全媒体中心 林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