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16日,由教育部社科委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和厦门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发展论坛”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教育部社科委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召集人、原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教育部社科委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星民,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振祥以及来自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人民日报社和全国10余所著名高校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高钢主持。
开幕式上,曾繁仁、郑保卫、黄星民等先后致辞。曾繁仁表达了对于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发展的深切思考,指出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应该在塑造国家形象、建设文化强国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杜绝权力新闻、虚假新闻和金钱新闻,面对国际领域新闻的竞争和挑战;学科建设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繁荣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和教育部、财政部实施“2011计划”的历史机遇,在队伍、学风、成果、创新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郑保卫对过去一年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简述了已经取得的成果,对今后新闻学和传播学如何开展学术研究和建设问题提出了思考,包括加快传媒产业发展,构建和发展现代传媒经济;精心设计和实施“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重要科研项目;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术影响力。黄星民代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铭清院长,对莅临厦门大学的嘉宾、学者专家表示了欢迎,期待与大家共同探讨新闻传播所面临的转型及挑战。
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轮流做主题发言,就如何贯彻十八大确定的思想政治路线和新闻工作指导方针;如何在“2011计划”中更好发挥新闻学传播学科的独特作用;如何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目标;如何进一步提升新闻学传播学国际性影响力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梳理了当前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对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进行了战略谋划与设计。郑保卫传达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关于学科建设的几点意见,即:加强基础领域的的建设,加强综合性的问题的研究,加强战略对策研究,加强成果转化、提升社会服务,加强学科评价体系建设。


(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