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个余月的筛选和考察,2008年6月15日,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下村被确定为“海西乡村图书馆”首个馆址,全国第二所、海西地区第一所由大学生发起捐建的乡村图书馆将于月余后在该村的旧村部落户。
飞鸾镇下村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前沿地带,近年该村经济建设步伐较快,但村民文化生活仍较贫乏,村里缺乏农技书籍,唯一的一所小学也缺乏课外书籍。
乡村图书馆拟馆址选在下村会场(即原来的村委楼),该楼二楼有一间大房间,约50平方米,可作图书馆主馆;四个小房间,每间约16平方米,可作阅览室及音像室等场所。会场还有一个可以容纳800人的大礼堂(未装修)。图书馆前面还有一块较大的空地,它是村庄自然形成的活动中心,是乡村的舆论场所。
6月14日,厦门大学乡村志愿者代表三人进入宁德地区考察乡村图书馆馆址,与宁德师专志愿者组成考察组深入乡村实地考察。15日考察组进入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下村。下午2点30分,村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与志愿者签订了图书馆捐建协议,选举出了乡村图书馆馆长,并成立了乡村图书馆维护委员会。
此前,厦门大学志愿者在《厦门日报》、《海峡导报》、《东南快报》等媒体发布了馆址征集告示,半个月内,志愿者们收到了来自厦门、宁德、龙岩等地的12份捐建申请,志愿者们通过考察,认为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下村符合建设乡村图书馆的馆址选择标准,村民有很高的热情自主参与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当地能够组织专人管理、维护图书馆,长期保持图书馆“民间、公益、开放”的性质。
(新闻传播学院 李一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