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学界“跨界”交流 共话新闻实践教学

12月29日,践行“四力”——新闻实践教学研讨会在新闻传播学院至善楼411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由新闻传播学院主办,新闻学系、新闻学系教工党支部、数字媒体研究中心承办,新闻学系副主任孙慧英主持。

来自全国8家新闻机构、出版社等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围绕新闻实践课程建设、实习实践、创新活动、学科竞赛等议题,共同探讨新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的产学合作模式。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林升栋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回顾了学院悠久的历史和区位优势,阐述了未来发展战略,特别强调学校面向海洋的独特优势与规划,并提出学院在人才培养与深化合作方面的愿景。他表示,将推动与业界合作的落实,助力更多成果产出。

  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谢清果围绕“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的教学理念,重点介绍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等方面在课程建设与社会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专业共融的培养模式。

  新闻学系主任殷琦从新闻实训课程矩阵建设、“凤凰新声”实践平台、“返乡调查”学科竞赛以及《见微知著》学生实践作品集等方面介绍了新闻实践教学情况及特色成果,并提出未来与业界进行新闻实践合作的期待与规划。

  八位业界专家随后分享了对新闻实践教学的建议与合作展望。

  厦门广电集团融媒体中心主任姜田充分肯定了实践教学在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他对学生实践作品《见微知著》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质量和传播效果,以助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海峡导报社社长黄运来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专业教育应先着力培养全能型人才,然后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他特别强调福建的“海洋、海丝、海峡”区位特色,希望学院将这一特色更加鲜明地融入实践教学中。

  新华社福建分社音视频采访部主任林凯结合新华社的人才招聘与培养经验,强调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文字功底,更要掌握视频制作能力,以全面适应行业需求的变化。

  澎湃新闻副总编辑黄芳谈到,新闻行业在AI技术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面临存真与客观的严峻挑战。她认为,当前社会对深度内容的需求十分迫切,并为学院在深度报道、IP打造和纪录片制作等方面的内容生产的创新与提升提供了建议。

  央视网福建频道总编辑钟岷源建议将学生的“返乡调查”调研成果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围绕主题主线展开深度调研。他同时指出,深度调研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应作为实践教学中的重点方向。

  福建广电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副主任赖晗分享了集团在国际传播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他提出,在新闻实践教学中应更注重国际传播能力的培养,以帮助新闻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传播的需求。

  厦门晚报社社长、总编辑查本恩高度评价学院在国际传播与新闻实践的传统和成果,指出新闻实践教学在新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应通过实践创新进一步促进新闻教育质量的提升。

  厦门大学出版社副编审王鹭鹏建议,学生实践作品集《见微知著》可面向台湾及海外的“书面语社会”,加强海外传播教材及面向华人出版建设,扩大出版工作的深度与服务范围。

  新闻传播学院叶虎老师与唐次妹老师表示,将在新闻实践教学中结合学校区位特点,拓宽国际传播视野,在课程、学科竞赛等方面积极加强与业界的互动与合作。

  

文|王郝爽

图|郝晨智、夏瑞雪

编辑|吴星语

初审 | 许愿

复审 | 殷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