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2019年短学期校外专家开设研究生讲座信息表

2019年短学期校外专家开设研究生讲座信息表

专家姓名

冯淼

专家任职单位

(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

专家职称

研究员

专家职务

 

专家简介

就职于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社会媒体实验室,现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与对美国及全球烟草行业的评估和民意分析,擅长社会网络分析和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

拟开设讲座基本情况

讲座1名称

我在NORC做研究: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传播学博士

授课语言

□英语中文

讲座地点

南光二4楼报告厅

讲座时间

71515:00-17:00

内容简介

300字左右)

与学生分享我进入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社交媒体实验室工作前后的经历。讲座的目的是从个人经验出发,为学生梳理传播学学习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就业的思考和择业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传播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为该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如媒体行业、体育、公共卫生、纯研究机构等,提供更多的思路。

 

 

专家姓名

柳旭東

专家任职单位

澳門科技大學

专家职称

副教授

专家职务

課程主任

专家简介

柳旭东,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大众传播学博士,南京大学学士,复旦大学硕士,现为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为媒介心理,公共舆论,传播学方法论等。研究发表于Media Psychology, Howard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Communication   Yearbook,新闻与传播研究等学术期刊。

拟开设讲座基本情况

讲座1名称

Telepresence and Presumed   Influence of Violent Video Game Content (网真与暴力游戏推定效果研究)

授课语言

□英语中文

讲座地点

南光二206

讲座时间

73日晚上19:00-21:00

内容简介

300字左右)

Telepresence is typically viewed as a subjective experience,   defined as the experience of presence in an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a   communication medium. To seek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how violent videogames   affect Chinese players,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the presumed influence of   violent videogames will have some real consequences for behavior. The role of   perceived telepresence and the amount of time spent playing violent   videogames in influencing people’s beliefs about the effects of such games   were hypothesized and tested.Results of data collected from a random sample of 528   respondents in China showed that playing violent videogames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perceived telepresence. Further, perceived telepresence was found   to be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the presumed influence of violent videogames   on others. Finally, the presumed influence of violent videogames was a   positive correlate of intention to take actions to protect others from the   harms of such games.

 

 

 

专家姓名

潘可武

专家任职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

专家职称

研究员

专家职务

专家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学术期刊中心研究员、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生导师,《现代传播》编辑部责任编辑。

主要研究影像美学与视觉传播,开设《视觉传播》等课程。著有《镜界电视剧的视觉传播》一书,在《当代电影》等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电视剧传播中视觉形式动力机制研究、北京市社科基地项目媒介生态视野中的首都艺术影院发展策略研究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中国艺术电影创作与营销传播研究等科研项目。

曾经执导大量的纪录片、广告片、微电影,创作多部电影剧本。作品有中央电视台《跨国风云》《跨越文化体制改革十年巡礼》《遥远的牧歌》《百年沧桑话云南》《又见祥子》等,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百集电视系列片《中国院士》等,其中《中国院士》获国家音像制品奖。独立纪录片《何以为食》(摄影师)入选半岛电影节竞赛单元等。2017年作为执行导演执导院线电影《就想和陌生人说话》。

拟开设讲座基本情况

讲座1名称

融合与边界

--节目形态变化考察

授课语言

□英语□中文

讲座地点

南光二206

讲座时间

   716日晚上19:00-21:00

内容简介

300字左右)

节目形态融合成为媒介融合时代一个重要的媒介现象。其表现为新闻与游戏的融合,新闻与虚构叙事的融合,纪录片等纪实形态与虚构叙事的融合。新闻以游戏的方式来叙事,实际上赋予新闻一种游戏的视觉形式,以艺术的方式来吸引特定群体,从而实现新闻传播的方式,而新闻游戏也因此成为新的新闻叙事形态。

新闻、纪录片等纪实形态与虚构叙事的融合,通过虚构的情节,解构了新闻、纪录片的严肃性。从视觉形式来说,就是以虚构的方式来报道真实的新闻,以形式的形变,获得注意力等。探究媒介融合所带来节目形态的变化,其目的一方面在于通过借用集合论的理论,发现节目形态交集之处,分析其融合与差异,从而更加清楚地对节目本质的把握。另一方面,借助研究节目形态的演变,寻找新的节目形态产生的合法性基础。

 

 

专家姓名

Yu Nan 俞南

专家任职单位

中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专家职称

副教授(终身教授)

专家职务

副教授(终身教授)

专家简介

俞南教授现任中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终身制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项目主任。 俞南教授还担任亚洲传媒期刊(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的副主编,以及美国新闻传播教育协会(AEJMC)大众媒体与社会分会的副主席。在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之前,她曾经就职于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以及CNN等媒体。 她的研究发表于诸多传播学和社会学顶级学术期刊 (包括Health Communication, Science Communication, Visual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Informat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mmigrant and Minority Health)。目前她的研究侧重于健康传播和新媒体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她的研究曾经获得过美国最高学术基金 -- 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的资助。她还担任十几家知名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目前她的研究项目专注于公共意见对转基因技术的表达,医患交流,以及波士顿地区华人社区空气污染的健康干预等项目。俞南教授博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硕士毕业于俄亥俄大学,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

讲座1名称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

授课语言

英语□中文

讲座地点

新闻楼4楼会议室

讲座时间

   7  17  日下午2: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