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新闻学茶座(第45期)| 谢 祯:公益传播的温度和角度——让世界听见善的声音!从公益项目打造和传播谈起


 

1125日,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45期厦大新闻学茶座,在至善楼411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者为海西晨报社对外传播部主任、《海西晨报公益周刊》主编谢祯,他同时也是厦门同心慈善会监事长、福建省公益传播班班主任。茶座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曹立新副教授主持。

 

在以 “公益传播的温度和角度 — 让世界听见善的声音” 为题的茶座中,谢祯首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公益传播道路上多年来坚守的历程与深刻感悟。随后,深入剖析了公益项目所蕴含的意义。紧接着,重点深入探讨了如何写好公益故事,传递正能量,激发社会共鸣。分享作为公益传播者如何整合各方资源,进行有效的公益传播。

 


谢祯在讲座开场向我们讲述了他多年来坚持做的一件事:关于记者梦,关于公益梦。他讲述了自己从一名怀揣记者梦的打工仔起步,单枪匹马地在新闻领域拼搏奋斗,历经 22 年的风雨洗礼,未曾离开,实现了自己的记者梦。而在追逐记者梦的同时,他也在追逐着他内心中的公益梦。鉴于公益事业的特殊性质,他在这条道路上无可避免地会面临诸多质疑与困难。但他毫不退缩,从曾经被人发博客攻击,到后来那些人转变为他公益事业的捐赠者,他用坚持书写了一段精彩的逐梦篇章。

 

随后,谢祯以厦门“同集血透转运”爱心关怀项目为例剖析了公益项目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他强调,公益项目绝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公益慈善行为,其影响力早已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已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力量,是一种蕴含巨大潜力的生产力。

 


此外,谢祯强调公益项目的重点,是讲好故事!对于如何讲好公益故事,谢祯从十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比如,角度要有格局,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去看公益事件,关注其对整个行业或者社会结构的积极影响。再者,角度要递进,可以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结合不同平台的特点递进地讲述好一个故事。同时,还有角度要无我,多讲别人,从纯粹客观的角度去呈现公益故事,让故事的焦点集中在公益项目本身以及受助者、参与者上。谢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在场的听众更好地接受到了要点。

 


 

讲座现场,听众们全神贯注,不时记录着重点内容。在互动环节,大家积极踊跃地提问,就如何取得捐赠者的信任、处理好公益人和传播人关系等问题与谢祯展开深入交流。谢祯一一耐心解答,用自己的实战经验为大家解答难题,指明方向。

 


此次讲座让参与者对公益传播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公益传播领域的从业者和爱好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与创作思路启发,有望推动公益传播事业发展。

 

 

图丨张雨歌 张渝欣

文丨张渝欣

编辑丨冯国章 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