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论文名称 | 第一作者 | 发表年月 | 发表刊物名称 |
1 | 广告的演变及其本质——基于1622条教科书广告定义的语义网络分析 | 黄合水 | 201912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2 | 多元归因与信任重建:危机传播情境理论的中国情境——以2018年问题疫苗事件为例 | 宫贺 | 201906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3 | 台湾日据时期“治警事件”中的舆论抗争始末析 | 吴琳琳 | 201806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4 | 弹性动机、群内等级、信任物化:关系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约会与风险控制 | 邱鸿峰 | 201802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5 | 能动的振摆:从新历史主义视野看新闻文本的历史性 | 阎立峰 | 201801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6 | 社交媒体“类危机”沟通策略效果研究 | 陈经超 | 201712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7 | 1978年以来中国传媒体制改革观念演进的过程与机制——以“市场化”为中心的考察 | 殷琦 | 201702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8 | 貌合神离:中英文同款广告的符号和眼动分析 | 林升栋 | 201711 | 新闻与传播研究 |
9 | 对话何以成为可能:社交媒体情境下中国健康传播研究的路径与挑战 | 宫贺 | 201906 | 国际新闻界 |
10 | 社会运动中的社交媒体动员与媒介间议程设置效应:以台湾地区“反服贸学运”为例 | 乐媛 | 201906 | 国际新闻界 |
11 | 断言式新闻——媒介技术驱动下的新型新闻模式研究 | 陈嬿如 | 201905 | 国际新闻界 |
12 | 成人初显期人群的数字媒介家庭沟通与隐私管理:一个扎根理论研究 | 曾秀芹 | 201809 | 国际新闻界 |
13 | 全球价值链下两岸动漫产业的发展与合作——基于历史的考察和交易成本分析 | 吴琳琳 | 201808 | 国际新闻界 |
14 | 台湾财经杂志广告经营之变迁分析(1949-2016) | 吴琳琳 | 201702 | 国际新闻界 |
15 | 2011-2016:华夏传播研究的使命、进展及其展望 | 谢清果 | 201701 | 国际新闻界 |
16 | 漂绿广告的虚假环境诉求及其效果研究 | 孙蕾 | 201612 | 国际新闻界 |
17 | 公共健康话语网络的两种形态与关键影响者的角色:社会网络分析的路径 | 宫贺 | 201612 | 国际新闻界 |
18 | 激发应对效能与自我效能:公众适应气候变化的风险传播治理 | 邱鸿峰 | 201605 | 国际新闻界 |
19 | 锚定效应在网络口碑领域中的考察:以豆瓣电影在线评分为例 | 陈素白 | 201603 | 国际新闻界 |
20 |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政策的公私协力经验及其困境 | 吴琳琳 | 201911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1 | 说服的艺术:华夏“察言观色”论的意蕴、技巧与伦理 | 谢清果 | 201910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2 | 点赞行为的代际差异研究 | 陈素白 | 201810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3 | 重返部落化:新媒体时代离乡青年对方言共同体的延续与再定义 | 孙蕾 | 201807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4 | 走出“密苏里模式”: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教育的专业化趋向 | 殷琦 | 201806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5 | 两岸数字内容产业合作探究——基于对两岸数字内容产业界深度访谈的分析 | 吴琳琳 | 201806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6 | 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关联的再思考 | 谢清果 | 201802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7 | 新闻史知识生产视野下的林白水研究 | 毛章清 | 201709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8 | 循环经济的政府传播体系与策略研究 | 孙蕾 | 201708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9 |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与用户行为研究 | 岳淼 | 201705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30 | 危机媒介化与媒介化危机 | 胡悦 | 201703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31 | 中西传播理论特质差异论纲 | 谢清果 | 201611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32 | 微传播环境下我国网络流行语论析 | 叶虎 | 201607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33 | 台湾地区新闻自律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 阎立峰 | 201607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34 | 华夏舆论传播的概念、历史、形态及特征探析 | 谢清果 | 201603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35 | 论闽台影视产业的合作发展——开放型区域经济的视角 | 岳淼 | 201602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36 | What happens after young adults' friending of parents? A qualitative study about mediated family communication and privacy management in China | Fang, Sumin | 201911 | MOBILE MEDIA & COMMUNICATION |
37 | The adoption and use of WeChat among middle-aged residents in urban China | 黄含韵 张曦雯 | 201702 |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taion |
38 | nuclear risk perception, political efficacy, and Internet use for civic engagement in China | 邱红峰, | 201802 |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39 | Personal ties, group ties and latent ties: connecting network size to diversity and trust in the mobile social network WeChat | Shen Cuihua | 201901 |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40 | Motivations of adventure recreation in an emerging market: scale development and an empirical study on mainland Chinese enthusiasts | 曾秀芹 | 201805 |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