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果子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辛勤的园丁。他为学就是一个字“拼”,凌晨六点多起床,晚上基本上深夜入睡,要么忙于教学,要么忙于行政,要么忙于科研。有人说,他是出于家乡“莆田企业家”创业精神熏陶;也有人说,他是出于华夏传播研究的使命在与时光赛跑。《诗经》有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据多年的零距离接触,如果说“果子哥”早期的打拼是一种出于家乡文化的不自觉地行为的话,那么当下的打拼却是致力于华夏传播研究的自觉行为。
天有阴晴风雨,“果园”却有雷打不动的读书会,而且还以特色命名,即“经典与传播”读书会。“果苗”不仅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神交孔孟老庄之先贤,而且阅读西方现代传播学经典,求教彼得斯、戈夫曼之学者。“果子哥”是一个很顾家的模范多角色,非必要不在外面吃饭,因为他总要做饭给家人吃。然而,每周读书会无论刮风下雨,甚至老丈人过寿,他都如期到会,培育青涩“果苗”。“果子哥”除了给予精神食粮外,还给我们物质食粮,加餐进补。一年至少两次Party,一是中秋博饼聚餐,用于迎接新人(每年新招的“果苗”);二是初夏的毕业聚餐,用于欢送即将毕业的“果苗”。“果子哥”还尽可能资助“果苗”们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申报课题和编校书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