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嘉庚大讲坛 | 邓建国:“延伸的心灵”和“对话的撒播”:论作为书写的chatGPT


 63日下午4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教授、博导邓建国作客厦大新传嘉庚大讲坛(第32讲)。本次讲座在新闻楼411教室举行,题目为《“延伸的心灵”和“对话的撒播”:论作为书写的chatGPT》。

在讲座的开场部分,邓建国首先从信息论的角度向我们揭示了chatGPT的运行原理。他指出我们人类的语言具有信息模式的语言规律,而chatGPT就是根据此规律运行的。他以人类年龄做比,提出人类岁数越小,未来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向chatGPT提出的单词越少,它给出的答案就越广泛。同时,他以控制论的角度,根据空调和无人驾驶汽车的运行原理,与我们探讨了chatGPT反馈循环的机制。他强调,chatGPT的传播模型并没有脱离传播学研究的信息论和控制论。

而后,邓建国从“延伸的心灵”和“对话的撒播”对chatGPT的概念和运用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

他首先以“延伸的心灵”理论引入,指出语言、文字、图表、算数和书写技术都如脚手架一样能“延伸我们的心灵”,我们在使用这些“文化人工物”就像是用自己的大脑和身体一样。他强调语言和书写是人类首要的延伸的心灵,并与我们分享了德国媒介学家赛碧·克莱默提出的“人工平面”概念。基于此,他揭示了chatGPT是网络时代人类的延伸的心灵,并以一部人机合作作品《灵药—AI》作为详细例子说明。

随后,他以chatGPT的现存问题为切入点,提出chatGPT因为其运作原理,体现出众多的依循脚本的书写特征,是“对话式”的撒播。他以chatGPT对他人没有“好奇心”、chatGPT没有“感情和情趣”等为例证,向我们证明了chatGPT具有如“书写”一样的撒播特征是因为其嵌入的“全球公共价值观”和最为中和表达方式、其没有身体而无法进行自我表露以及无法承担责任、无法与用户建立亲密关系。

邓建国向我们强调要警惕chatGPT朝着“常人闲语”方向的异化。他借海德格尔对人类存在的分析向我们阐释了“常人”和“闲语”的含义。他指出,“闲语”占据宝贵的公共资源,不仅未能便利沟通反而阻碍沟通。而如果“闲语”进一步成为chatGPT沟通的新语料,则会淹没和窒息有意义的对话,沟通的本真性无处可寻。最后,他提出如果我们对chatGPT保持开放和宽容,并负责任地与它建立共同创造和共同演进的关系,我们对“何为人性”及“何为人的创造性”也会有全新的认识。

讲座尾声,邓建国与在场师生展开了热烈交流并合影留念。同学们就chatGPT使用的道德伦理、以及如何解决chatGPT的回答倾向于平庸等问题进行提问。邓建国指出AI伦理是技术伦理很重要的一个层面,他分别从chatGPT是否有意识、有情感和chatGPT是否拥有与人类平等的地位三个问题向我们阐释了如何正确地看待chatGPT的道德伦理问题。他指出我们在看待chatGPT雇佣非洲肯尼亚的语言训练师的问题上,在考虑技术是否带有剥削性的同时,需要倾听这些训练师的主观思想。同时他肯定了同学们关于chatGPT语法模式的想法,表示chatGPT是知识工作者的利器,它可以与我们产生互动,激发我们的灵感。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学会如何使用chatGPT去完善我们的写作,而不是完全地依赖它。

我院罗慧副教授主持讲座。


| 陈思彤

| 阮璐茜娜